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480字。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十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受孔子和儒学的启蒙,在青年时将传道成圣立为自己的终身理想。中年时期,王艮投身王阳明门下问学,后来返回泰州自己收授门徒讲学,此一时期被认为是“泰州学派”的创立时期。在继承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基础上,王艮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以“身”作为其思想的物质性基础,突出强调“身”的本体论意义,其“安身”与“乐学”思想是儒学在晚明社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现实回应。
  王艮在《遗集》中指出“《大学》是经世完书,吃紧处,只在‘止于至善’”,他以“身”为中心的思想学说,正是建立在对于“格物致知”与“止于至善”的阐发上。在对王阳明学说的继承下,以格物致知为“知本”,以诚意正心为“立本”,通过“知本—立本—安身”的过程,阐释《大学》之“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开创了“乐学说”。
  王艮将“身”置于整个系统中突出的位置(见下图):首先,身具有先于心、意、知的发端地位,“格物”先要“实实落落在我身上”,安身亦是安心。其次,道不是外在于身的,因为天地万物皆依于身而存在,身即是道的所在之处。再次,诚意、正心都是“安”的修身工夫,须以“安身”为本,不能舍本逐末,而要先本后末,才能成为“大人”,达于齐、治、平的理想。
  王艮道、身、心、意、物关系图
  身既是心、意、知的物质基础,具有发端的原始意义;同时身又涵育着心、意、知,即王阳明所言的良知的扩展。在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身同时具有原始的和持续的双重意义,因此身具有比心更优先的地位,但安心与安身又不能够区分进行讨论。在原始意义的层面,其学说指向了知本立本、乐学等,即以身的真实欲求作为天然自有之理的修身工夫论;在持续意义的层面,王艮思想的落点在尊身尊道、百姓日用即道等方面。主张身与天下家国为一体,即以身为大本不断扩充于天地的安身行道论。
  “乐学”是王艮哲学思想的发轫,也是其思想中关学价值的根源所在。王艮将“乐”实实在在落于“身”上,使得“人心本自乐”成为了泰州学派的标志性思想。王艮在《乐学歌》中写道:
  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艮在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将“传道成圣”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
  B. 王艮认为《大学》一书的紧要处是“止于至善”,他正是在对“止于至善”等的阐释过程中开创了“乐学说”。
  C. “乐”自古以来就被儒学推崇,“孔颜乐处”就是不断内观自身、反身向诚,达到身心俱乐状态的体现。
  D. “乐学”思想强调个体生命与天下家国的同一性,有效提升了个体生命在自我实现过程中的社会性价值。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悲喜交替是人生常态,乐与不乐常结伴而来,可见要体会到真正的“乐”是不可能的。
  B. 快乐是心的本来状态,人们应追寻一种发自内心的欣喜若狂、不受外物干扰的“乐”。
  C. 即使学习很刻苦,但如果偏离圣贤之学的方向,人们也可能会感觉疲惫,成效不高。
  D. 乐中求学,学中有乐,真正的“学”是致良知,记住具体的知识往往能够让人更快乐。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证明“学中有乐”观点的一项是(   )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 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夫不重效验。
  C. 良知昏迷,众欲乱行;良知精明,众欲消化,亦犹是也。
  D.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4. 对文中“王艮道、身、心、意、物关系图”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关系图中,处于首要位置 是“身”,“身”即为本,是“心”“物”之源,“格物”首先要关注“身”。
  B. 从关系图中可以看出,王艮提倡的“格物致知”理念,无论是推究事物原理,还是获得知识,皆须从“心”。
  C. 通过分析关系图可知,“安身”是“正心”“诚意”的前提,身即是道的所在之处,身道一体,修身即修道。
  D. 通过分析关系图,可推测出想要成为齐、治、平的“大人”,应该寻求本源——“身”,反身向诚,不断扩充。
  5. 读完本文,你应对“乐学”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请结合材料,就“如何快乐地学习”,为正在冲刺备考的同学提几条有益建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在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基础上……将‘传道成圣’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错。原文“将“传道成圣”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是受“孔子和儒学的启蒙”。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A.“不可能的”错。依据原文“真正的‘乐’并非欣喜若狂或兴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山大地
  杨志军
  ①父亲想办一所学校,让草原上的孩子都来上学。县委书记王石起先不同意,认为如果父亲继续当畜牧科长,就比较容易成为副县长甚至县长。父亲说:“我升上去有什么用?我让我的学生升上去才算本事。”
  ②父亲骑着日尕①考察了一些日子后,把学校定名为沁多小学,校址选在了“一间房”。这里是沁多县的地理中心,离各个公社都比较近,而且它坐落在沁多公社。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