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3520字。
2023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单元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题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叙事的概念本是从文学研究的领域产生的。法国文学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指出“叙事”是“某人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叙事是叙述者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受述者感受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和人文思想。教育叙事则是叙事学概念的发展和延伸,是叙事学运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范例。20世纪80年代,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教育叙事的热潮,这股热潮于90年代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现有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丁钢认为“以叙事的方式回归教育时空中各种具体的人物、机构及事件,叙事本身所揭示的各种教育存在方式或行为关系,以及当事人在此行为关系中的处境与感受,便成了教育学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邱瑜指出“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教育叙事一直存在,《论语》就是教育叙事的典型文本。从传统的学术认知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其中记载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论语》是关于孔子的教育叙事。在师者孔子与弟子的互动事例叙述中,孔子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鲜明生动地印刻于故事诠释中,简短浅显的教育叙事之下却蕴含着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
(摘编自苏婷婷《孔子教育叙事研究——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为例》)
材料二:
《论语》是对孔子教育活动的再现,也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概述,故而我们可以说《论语》是关于孔子的教育叙事,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论语•侍坐》章)堪称孔门教育叙事的典范,集中体现了孔子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为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借鉴之处。《论语•侍坐》章是一次比较完整的教学活动,整场教学从孔子“问志”切入,以众学生各自“言志”为展开,最后以孔子“评志”答疑为结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叙事中的叙事概念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叙事概念,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具体的教育目的。
B. 教育叙事是叙事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尽管这股潮流源于国外,但在中国早就存在教育叙事的文本。
C. 教育叙事研究不涉及教育“是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对教育的理解需要读者自己从故事中体验。
D. 孔子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非主导者,因此在提出问题后,就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叙事到教育叙事,再到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材料一第一段中对概念的解释层层深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B. 《论语•侍坐》章呈现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教学活动,以“问志”为问题导入、“言志”为讨论内容、“评志”为活动小结。
C. 《论语•侍坐》章可看作一次理想教育课,课上学生曾点的看法符合孔子经邦济世的思想,因此得到肯定。
D. 孔子充分尊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的理想,每听完一个人的见解,就会认真地进行评价。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没有用到教育叙事原理的一项是( )
A. 某教师课堂上讲述司马迁《史记》中“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
B. 某教师坚持写教育日记记录日常教育、生活和管理的故事。
C. 韩愈在《师说》中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教导李氏子蟠。
D. 邹忌用自己“吾与徐公美”的故事讽谏,劝齐王纳谏。
4. 请根据材料,概括《论语•侍坐》章的教育叙事特点。(4分)
5. 为什么《论语》被看作教育叙事的典型文本?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废物
柳青
王得中是我们营部的一个马夫,依照这个怪老头子自己的说法,便是给一个“四条腿的战士”当勤务。这以前,他初参加部队的时候背过几天步枪,后来做第三连的伙夫:他的工作调来调去,只有一个原因,便是他力不胜任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