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3530字。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实用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差序格局”或许是《乡土中国》中引发后辈中国学者最多讨论和争论的一个概念。但费老对这一概念并未严格界定,语焉不详。在费老此后的学术生涯中,就我的有限阅读而言,也不见他提及这一概念。费老的这一态度与一些后辈学者的判断——“中国社会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南京大学翟学伟)、“蕴含着极大解释潜力的课题”(清华大学孙立平)——形成了强烈反差。
  ②费老认为,乡土中国由于是差序化结构,因此没有产生甚或不可能产生西方“团体格局”中的“笼罩性的道德观念”,如个人对团体的道德义务。他甚至认为儒家的“忠”也是臣子对国君的私人道德。
  ③为支持这一论断,他用孟子的两段对话来证明即使君王在处理事务时依据的也是私人道德维系的差序格局。例一,有人问孟子,如果舜的父亲杀了人,舜怎么办。孟子的回答是,执法者应当抓捕舜的父亲,舜不得制止,但舜应该放弃王位,和父亲一起逃跑。例二,舜继位前,舜的弟弟象成天都想谋害舜,但舜继位后没有惩罚象,相反给了象封地;舜的这种做法是否不公。孟子回答说,舜不记恨而是关爱弟弟,这是仁人所为。
  ④孟子这两段论述都涉及到国法与亲情的冲突。这种冲突自古以来都有,在早期人类社会尤为显著。古希腊的典型例证是安提戈涅冒犯城邦禁令、不顾生命危险去埋葬死去的叛徒哥哥。黑格尔认为这反映了“城邦普遍精神的伦理生活”与“家庭伦理生活”之间的冲突。
  ⑤费老对这两个例证的分析都有道理,但都太简略,至少有点随意或任意。大量记录可证,当治国成为一种职业性政治活动时,相应的公职道德伦理就出现了。公元前719年鲁国就有了“大义灭亲”故事,尽管在这之后,儒家仍主张普通人应“亲亲相隐”。与孟子同时的公孙痤向魏王力荐商鞅:“若不任用,就处死鞅。”但随后公孙痤立刻通知商鞅尽快离魏。这表明在当时政治家已经甚至必须将家与国分离,先国后家,先君后友,突破基于血缘亲缘以及其他人缘的考量。这一点在后世中国一直持续发展,包括在忠孝难两全时,就对官员演化出制度化的“夺情”。
  ⑥差序格局概念同乡土中国联系,但历史中国并不只是乡土中国。同时西方团体格局社会同样存在差序格局,只是似乎没那么重要罢了。这两种格局本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形式,在概念上可以分得清,而事实上常常并存,只是各有偏胜。
  ⑦其实费老并没把差序格局作为对中国社会甚至中国乡土社会的精确描述。《乡土中国》第一句就点明“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若仅关注“差序格局”这个词,就可能有意无意忽略了费老的重要限定;也很容易忽略后来费老强调的历史和现代中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城市社会或陌生人社会,只是费老在此书中聚焦的是乡土中国,他没有对此展开更多论述。费老坦承自己“说了不少关于‘团体格局’道德体系的话,目的是陪衬‘差序格局’道德体系的特点”,证明费老知道自己是在做“类型比较”:强化反差,即便对“真实”有所扭曲。换言之,费老使用这个概念是出于交流的功能实用主义考量,而不是本质主义的。费老后来放弃至少淡化了这一概念,反映了他的学术敏感、精细和较真。
  ⑧历史中国有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费老未进行充分讨论,而它很难用差序格局来分析。这个阶层就是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成长起来的政治文化精英。他们在国家管理的长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差序格局”是《乡土中国》中引发最多讨论和争论的一个概念,后辈中国学者中有人高度评价,也有人质疑。
  B.作者认为费孝通并没有把差序格局作为对中国社会甚至中国乡土社会的精确描述,费孝通先生也自认相关论述并非完美。
  C.中国政治精英群体自幼学习无关地缘和血缘的历史和经典,目标直指“治国平天下”这一中国历代学人的最高政治抱负。
  D.古代军队因为士兵来自不同地方,并没有什么地缘和血缘关系,所以只能靠形成并强化团体格局及其责任伦理来加强战斗力。
  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官员在忠孝难两全时的“夺情”制度,其本质是团体格局的职业伦理对差序格局的家庭伦理的突破。
  B.舜的行为需要讨论,正说明“差序格局”并非人们的共识,它从未是中国社会格局的全部,否则无需讨论。
  C.歌词“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及旧时“结拜”行为,是一种通过试图建立类似血缘的关系从而将陌生人关系纳入家庭伦理道德体系的尝试。
  D.费孝通使用“差序格局”主要是出于便于交流这一目的,之后再也不提及这一概念,体现了他的学术敏感、精细和较真。
  3.依据本文,可以从苏力教授身上归纳出学者做学问需要的哪些素养品质?(4分) (二)文学性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起死
  鲁迅
  (一大片荒地。处处有些土冈,最高的不过六七尺。没有树木。遍地都是杂乱的蓬草;草间有一条人马踏成的路径。离路不远,有一个水溜。远处望见房屋。)     庄子——(黑瘦面皮,花白的络腮胡子,道冠,布袍,拿着马鞭,上。)阿呀!一个髑髅。这是怎的?(用马鞭在蓬草间拨了一拨,敲着,说:)您是贪生怕死,倒行逆施,成了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