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350字。

  浙江省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言语是一种创造,它是言语和对象的统一,也是言语和主体的统一,更是言语和环境的统一。言语与有关言语诸因素的高度统一即产生一种言语美。言语美是言语创造的产物,是成熟言语的内在品质。因此,由言语所引发的语感也就自然包含了言语美感。语感不但不排斥而且还包容对美的言语的感知、领悟,语感判断不但不排斥而且还包容对言语美丑的判断。
  在世间所有美的事物中,言语美有它的特殊性。一般地说,美的对象总是直接以其感性形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美感的,它的感性形象是美感所由产生的物质基础,失却这个基础,美感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人们觉得“她”美,是由于看见了她这个人。如果没有“她”这个人,或者他没有看见,他就不可能觉得“她”美,不可能产生对于“她”的美感。但是言语却可以替代“她”这个人的存在而让人们觉得“她”美。这正是言语的独特之处,也是言语的奇妙之处。试看《诗经•卫风•硕人》中的一段言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蝽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个个形体不一的字,它们绝对不是“她”,但就是这一个个根本不是“她”,也绝不像“她”的文字,却使我们感到了“她”的美,就好像“她”站在我们面前一样,拿一句成语来说,就是“如见其人”。言语美的魔力就来自这个“如”字,即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坐春风……由于言语这种“如”的特殊功能,即使“她”远在几千里之外,人们也能感觉到“她”的美;即使“她”活在几千年前,像《硕人》所描写的庄姜,我们也能感觉到“她”的美。
  像《硕人》这样能把对象之美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言语,当然是美的言语。但却不能由此而把美的言语误会成为只能依存于对象之美,美的言语并不仅仅是描述美的言语,它也可以描述丑。丑的对象并没有使描写它的言语变丑。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让人感觉到了它们的丑,它才成为美的言语。可见言语之美与不美,与对象之美与不美并无必然的联系,并不取决于对象,因对象而转移,一句话,言语美并不依存于对象美。美的言语不仅仅是对象的替代物,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而描写它的言语却已渗透了描写者的思想感情。描写者虽然无力改变对象本身,但却可以烛照出对象的美丑,把美还给美,把丑还给丑,而且还可以赞颂美,鞭挞丑,美因其赞颂而更美,丑因其鞭挞而更丑。赞颂美是美的,鞭挞丑也同样是美的。因此似可把美的言语界定为真实地描述对象的言语。所谓真实地描述对象,就是以美好的思想情感观照对象,亦即将他敏锐的感知、深刻的洞察、美好的感情自然而然地体现于一定的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言语与对象、主体、环境的高度统一产生一种言语美,言语美感自然地包含在语感中。
  B.言语美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替代美的对象的存在,从而让人们产生如在眼前的美感。
  C.言语美不因对象而转移,相比之下,赞颂美的对象的语言比鞭挞丑的对象的语言更美。
  D.言语形式的建筑美、音乐美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但无法独立地使言语产生美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言语美具有跨越时空的魔力,能使读者从言语形式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B.只要是以美好的思想情感观照对象,能真实地描述对象的言语都可以界定为美的言语。
  C.“这婆娘真他妈的漂亮得一塌糊涂”这句话所以不美是因为未经遣词造句的斟酌推敲。
  D.“仙骨”与“严妆”的比喻说明一旦改变了言语形式,认识、评价、情感也随之改变。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美的语言就像《登徒子好色赋》中那位“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B.对于任何对象,言语都能“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斜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米”(苏轼《书吴道子画后》)。
  C.东坡写诗,既有“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也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胡儿所作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在言语美感上比不上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说明言语美的程度与言说者的才气密切相关。
  4.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4分)
  5.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宋代梅尧臣的诗歌就很有“审丑”趣味,结合材料观点,对梅尧臣的诗《扪虱得蚤》加以评析。(6分)
  兹日颇所惬,扪虱反得蚤。
  去恶虽未殊,快意乃为好。
  物败谁可必,钝老而狡夭,
  穴蚁不囓人,其命常自保。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灯怨
  【德】哈克伦德尔
  宫廷顾问夫人和国务顾问夫人是好朋友;像她们那样的朋友,在现在这个被败坏了的世界上,是很少见的。宫廷顾问夫人吃不惯酱汁烧鳕鱼,国务顾问夫人也就把这种烧法的鱼给恨透了。在不穿绿色衣服这一点上,两人也达成默契。在个性方面,宫廷顾问夫人比国务顾问夫人要高傲一点,原因是她认为自己的头衔联系着“宫廷”二字要高贵一些;国务顾问夫人废了许多口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