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910字。
2023级高一下学期2月开年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2月20日,“汉语盘点2023”揭晓年度字词,“振”和“高质量发展”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作为一项新年俗,年度语言文字盘点的民俗特征已趋稳定:社会关注度和公众参与度越来越高,发布仪式和评选流程日趋完善,传承传统与更新表达逐步稳定,扩布范围和覆盖领域日渐扩大。这项新年俗不仅从各个角度为时代作注脚,而且反映了汉语强大的创造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同时也在深刻影响着社会语言生活。
新词新语及时反映了新时代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新思维,而其产生,离不开汉语自身所具有的强大创造力和自我更新能力。汉语拥有丰富的词素和多样的构词法,这是新词新语产生的重要内因。例如,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些新政策、新科技、新文化的清晰表达,都是汉语常用词语以句法关系为手段复合而成的。
年度新词新语为汉语词库增添了新词形。比如,“村超”是贵州省榕江县“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简称。网友参照“英超”“中超”等命名习惯,将其称为“村超”。这是通过缩略与仿拟的方式创造了新词形。
年度新词新语为旧词增添了新义。比如,“显眼包”原指过于张扬、爱出风头的人,多少带有“嫌弃”意味,现在则以戏谑方式指称那些个性鲜明、敢于展示自我、能营造欢乐氛围的人或事物。这种意义的转变体现了互联网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并且,“显眼包”的意义还在变化,除了指人,还可指那些在同类中脱颖而出的事物,比如博物馆里形态生动、富有喜感的馆藏文物。
年度新词新语还为汉语句法增添了新句式。比如,“特种兵式旅游”指年轻人尝试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挑战时间与体力的边界,来换取最丰富的旅游文化体验,其特点是“时间短、景点多、花费少、效率高”。这样仿拟的结构、夸张的表达,生动而传神,传达出年轻人的活力。这种结构一经产生,就具有很强的造句能力,比如“特种兵式开会”“特种兵式午休”等,成为社会生活快节奏、高强度的真实写照。
语言对时代文化影响深远。语言学家罗常培在《语言与文化》中说:“一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时代的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也足以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社会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面。”
语言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当前流行语迭代增速,正是我们社会充满活力的表现。一方面,年度语言文字盘点反映了丰富的社会语言生活和多元融合的时代文化。比如,“多巴胺穿搭”走红后,又出现了“多巴胺发型”“多巴胺文学”“多巴胺音乐”等。从科学术语走向时尚生活、走向社会通用,以“多巴胺”为代表的热词,打破地域、行业、学科、人群的界限,不断扩大使用范围,意义多元泛化,是当下社会文化多元交融的真实反映。
另一方面,语言不只是映照时代的一面镜子,而且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日益彰显。从个体来看,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促进公众在公共平台上充分交流,产生共同话语体系下的情感共鸣、价值认同,并逐步由网络走进现实。比如,伴随“搭子”一词的流行,其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扩大,带动更多年轻人尝试这种“聚散自由”“亲疏有度”的新型社交模式。新词新语盘点让人们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未知的领域,开阔眼界,突破“信息茧房”。从语言自身作为文化资源的价值来看,年度语言文字盘点还可以为研究语言国情、制定语言政策、指导语言规划提供客观、充分、多元的语言样本。
(摘编自刘凌《年度语言文字盘点——记录语言与时代的互动》,《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4日)
材料二:
岁末,“年度流行语”的发布如期而至。发布者不同,“流行”的测算方式也不同。《咬文嚼字》杂志在对时代价值、社会价值、语言价值进行综合考虑基础上发布了“2023十大流行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监测了视频弹幕、网络新闻等不同媒体形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度语言文字盘点已成为新年俗,既是时代的注脚,又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同时对社会语言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B. 年度新词新语的产生离不开汉语的词素和构词法,它们为汉语增添新词形,为旧词增添新义,为汉语句法增添新句式。
C. 在新时代,流行语 迭代速度逐渐增加,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语言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多元融合。
D. 年度流行语的发布有利有弊,既能记录热点和公共记忆,展现新生活方式,见证时代发展,也可能带来种种问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同话语体系下的情感共鸣、价值认同,促进了公共平台上公众的交流和走进现实,也给网络语言带来了活力。
B. 如果年度流行语不被很少上网的中老年人熟知或使用,他们就可能会觉得自己有点儿跟不上时代或者辞藻匮乏。
C. 在12月揭晓的“2023十大流行语”中,“振”和“高质量发展”分别当选为2023年度国内字、国内词。
D. 年度流行语的发布有助于简化任何人都可以发声的公共空间,实现了只有一种声音、一种生活方式的理想状态。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在展开论证时,列举了大量的年度流行语进行分析,内容详实而有趣味。
B. 材料二中“也可能”“甚至”“一些”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严谨性。
C. 材料一引用罗常培的著作《语言与文化》,旨在说明语言对时代文化影响深远。
D. 材料二层层递进,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年度流行语,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 2023年12月15日,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发布了2023年度弹幕——“啊?”。“啊?”是指当所见所闻刷新自身认知时,当代年轻人往往会用“啊?”来抒发惊叹,比如看到视频主播展示绝活时、发现宝藏内容时或见证重大科技突破时。据统计,2023年B站用户一共发送“啊?”超1320万次。请结合材料分析“啊?”的流行这一现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错误。由“语言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当前流行语迭代增速,正是我们社会充满活力的表现”“一方面,年度语言文字盘点反映了丰富的社会语言生活和多元融合的时代文化”“另一方面,语言不只是映照时代的一面镜子,而且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日益彰显”可知,原文并未提及“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选项此处于文无据。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雏
王宇
也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说龟潭有鱼王,通体金黄,长过五尺,重逾百斤。众人好奇,问鱼雏,鱼雏不语。某日,有黑衣人来龟潭,不言不语,不知所求。等潭边只剩他和鱼雏时,便说:“求购鱼王,价钱好说。”鱼雏没有搭话,张嘴,轻轻吐出一个烟圈。
五柳河在槐树岭拐了一道弯,冲出一个潭。此潭状若爬行的乌龟,故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