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80字。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4分)阅读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走出校园进行了一次小型的游学活动,追寻课本中的作家在北京留下的足迹。
????第一站是老舍的故居,隐匿( )在灯市口西街丰盛胡同19号。在这个静谧( )的小院中,老舍创作了24部戏剧剧本和两部长篇小说,其中引起轰动是《龙须沟》。《龙须沟》这部作品让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茶馆》成为北京人民艺术社的保留剧目。
????第二站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地坛。1972年,在双腿瘫(huàn)_____的沉重打击下,史铁生“走”进地坛,并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人们为《我与地坛》中通透和超越之美而感(kǎi)_____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和体会他的艰难困苦。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中会有坎坷与曲折,只是呈现出不同的方式而已。甲____,乙_____,丙_____,丁____。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瘫(huàn) 感(kǎi) 隐匿 静谧
(2)依据文段内容,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正确的顺序是(2分)
①只有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残缺
②生命本来就是不圆满的
③挑战命运
④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来
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④①②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班主任提出全班同学一起去紫云山春游的想法,同学们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同。
B.我站在泰山主峰玉皇顶极目四望,只见层林叠翠,云环雾绕,美不胜收。
C.杨老师上课旁征博引,趣味横生,尤其是他咄咄逼人的气势让学生非常信服。
D.从青竹湖到清水塘,再到清华大学,曾晨希同学的成长轨迹真是骇人听闻,让人羡慕不已。
3.(3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列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印度作家安徒生,《海的女儿》《丑小鸭》是他的代表作。
C.《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4.(10分)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
(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都不可偏废的句子是:“ , 。”
(5)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与急切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 。
(6)诗人常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感情。“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诗人想象明月将思念带给被贬远方的友人,抒发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 。(李商隐《夜雨寄北》)是诗人想象未来重逢之日的欢聚场景,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5分)《朝花夕拾》中,鲁迅写了自己的两位老师——寿镜吾先生和藤野先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有两位老师——菩提祖师和唐僧。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中,你觉得这四位老师,哪位入选最为合适?请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100字左右)
二、阅读(共65分)
(一)(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从视觉角度,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景象。
B.第二句从听觉角度渲染出寂寥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C.第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山峦起伏,将写景与言情巧妙地结合。
D.诗人把自己的精神投射给高山、大河,这两个意象是其心态与胸怀的外化。
7.诗中的“犹嫌束”“不解平”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狼
蒲松龄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