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990字。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云南的古城有很多,它们各具特色,如一颗颗明珠装点着这片土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状元故里,感受千年古城的传奇与魅力。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
  “五步一进士,对门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家家有”。在龟形城池中行走,去探寻此地的重学之风。行走于袁嘉谷故居,一场与状元有关的穿越便由此开启,厚重的文化气息            。漫步至玉屏书院,文物正在            着岁月变迁,往日的寒窗刻苦,朗朗书声似乎历历在目。看看曾经的朱家花园,在这里歇歇脚,捧一本喜欢的书籍,安静待上一个下午,让时间伴随着古城的烟火之气慢慢停滞(zhì)。石屏人的生活样态在这深厚的文化底蕴(yùn)上不断发展。
  在城市漫步中开启石屏人的另一种生活。文成街、西正街凝聚着几代人的记忆,街角的百货店、活化利用的“凌(lín)霄阁”、七八十年代的砖房,有年代的理发店、香满街的烤鸭摊、有名的烧豆腐,忙碌(lù)的甜白酒摊、邮政局……赋予了古城特别的温度。人间烟火和市井气息在这里            ,空气中洋溢着幸福的气息。这一份美好总是不言而瑜。
  这就是石屏,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有            的惬意,还有文人墨客的雅韵。这就是令人向往的石屏人生活。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滞(zhì)  B.蕴(yùn) C.凌(lín) D.碌(lù)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漫步 B.赋予 C.洋溢 D.不言而瑜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迎面而来 告诉 聚集 自娱自乐
  B.扑面而来 诉说 汇集 悠然自得
  C.扑面而来 告诉 聚集 悠然自得
  D.迎面而来 诉说 汇集 自娱自乐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合逻辑 B.句式杂糅 C.缺少宾语 D.搭配不当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历经1300多年农耕文化的杰作。            ,            。            ;            ;            。千万层浩瀚梯田,构成了哈尼人的幸福阶梯。
  ①炎炎夏日,佳禾吐翠,碧波万顷
  ②冬日初春,梯田水满,天水一色
  ③中秋时节,稻穗金黄,硕果飘香
  ④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哈尼人生生不息,用汗水作墨,用山坡作纸,用农具作笔
  ⑤在云岭大地上雕刻出一幅幅悠长静谧的山水田园风光画卷
  A.④⑤②①③ B.⑤③①②④ C.⑤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⑤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家国情怀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1)“            ,            ”身处困境仍心系天下寒士的博大胸襟,也是李贺《雁门太守行》中(2)“            ,            ”誓死报国的忠心,更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3)“            ,            ”远大的政治抱负。
  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文明的辉煌。现在特聘你为“非遗体验官”,一同去体验非遗文化。
  材料一:
  材料二:建水紫陶,是建水县的传统工艺品。建水紫陶烧制技艺源远流长,始自元末,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建水紫陶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建水的文人雅士以半干的陶坯为纸,移字画于陶坯,尽情挥洒泼墨。陶坯落墨后,艺人们依样将墨迹精心雕刻成模,再经填充彩泥、修坯、风干、入窑焙烧、分次打磨后,使建水紫陶呈现出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和古拙斑斓的金石之气,加上其独创的“残贴”和“淡艳”装饰工艺,将古老的建水陶艺点化得出神入化,既保留了名家笔墨的气韵,又兼顾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的特性。
  材料三:“95后”全国政协委员、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杨钰尼所在的云南民族街舞团,去年连续推出一系列融入非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