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03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般文学理论教材谈到典型形象时,都肯定典型形象既有生动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在个性中包含着普遍性、共性。典型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但是在谈到什么是共性时却有些语焉不详。巴尔扎克说:“典型的共性就是代表性,就是写出同类人的样本。”另外一种关于典型共性的观点认为,共性就是写出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这种观点的倡导者。
  那么,共性到底是指能写出类的特征性,还是指能揭示出类的本质,写出社会规律、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传统的阐述都没有对这两个侧面做进一步的论述,没有涉及这两者之间更内在的联系。笔者认为,典型形象的共性应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写出代表性。比如,《鲁滨孙漂流记》就是借一个鲁滨孙写出了十足地道的英国人的特征:他们下起决心来猛烈又倔强,不怕劳苦,天生爱工作等等。所以我们说鲁滨孙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同时通过鲁滨孙的个性也写出了英国人的共性。换言之,鲁滨孙具有代表性,他代表了英国人身上的许多共同的特征。别林斯基形象地说这样的典型是“熟悉的陌生人”。陌生是因为其人其事虽然生动具体,但没有真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熟悉是因为这些人和事虽没有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但在我们身边随时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即与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有类似性。
  第二个层面是透过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通过形而下的描述,写出形而上的哲理,即深刻性。只有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深刻内涵的人物形象才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这个层面是典型形象更本质的内涵。巴尔扎克的伟大在于他通过具体人物的描写揭示了上升的资产阶级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写出了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写出了金钱对人的罪恶统治,甚至写出了比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更深刻的内涵。鲁迅的《狂人日记》如果不是揭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在本质上都是“吃人”的制度这样深刻的主题,那么,他笔下的狂人无论怎样生动、具体,也只是一个胡言乱语的疯子而已。正因为这个疯子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因而他成了一个能洞察中国上下几千年社会病态,具有坚决反帝反封建精神的独特人物形象。而反映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共性应有的深度,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
  综上所述,典型形象的共性一方面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人物,一方面指具有深刻性,表现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人物,两个层面有机融合与互渗。典型人物不仅要写出芸芸众生平面化的日常生活,还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向度。人物形象只有写到历史和社会的本质规律这个层次上才,能撼动读者的灵魂。
  (摘编自陈莉《对典型形象的再认识》)
  材料二
  典型形象,一般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情节、典型景物等。典型形象的核心是典型人物。能否创造出真正的典型人物,成为作品艺术成就高低的主要标志。典型人物是指那些既有鲜明、独特、丰富的个性,又能反映某些生活本质规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共性。凡是典型人物,总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揭示出某些带有本质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共性。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典型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但关于共性的认识,巴尔扎克和马克思的观点出现了分歧。
  B.材料一指出,深刻性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人物形象可以没有代表性,但绝不能没有深刻性。
  C.材料二指出,典型形象与典型人物的含义有所不同,典型形象的范围大于典型人物,但其核心是典型人物。
  D.典型人物的个性应当是独特的,这就要求作家、艺术家要表现出同类性格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在生活中常见而熟悉,却因为缺乏必要的了解而感到陌生,别林斯基把这种人物形象定义为“熟悉的陌生人”。
  B.正是因为巴尔扎克借助小说中的典型形象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深刻内涵,所以他比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更为伟大。
  C.贾宝玉具有朦胧的民主意识,追求个性解放、厌弃功名利禄,作家利用这些形象特点揭示了封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
  D.按照材料二的观点,如果一部文艺作品被评判为优秀,那么它描述的人物个性一定是独特而丰富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艾青的保姆大堰河勤劳善良、命运悲苦、疼爱子女,她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大地上众多类似境况的普通农妇,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B.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天保兄弟,有最原始的人情味,有真挚、善良的人性光辉,展现出了边城人民身上保留的淳朴的人性美。
  C.刘兰芝有中国古代传统妇女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忠贞,同时她又自尊自强,有反抗意识,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独特的精神人格。
  D.《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深情、美丽、大胆的女子,从情意绵绵到激愤决绝,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随着情节发展逐步完成的。
  4.两则材料都围绕着典型形象进行论述,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显著差异,请简要说明。(4分)
  5.你认为《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不是一个典型形象?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简要说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古镇随想
  张炜
  ①在川南黔北交界处有一座锁在深山中古老的小镇,名曰“二郎镇”。
  ②踏上这里的街巷,身处有些突兀的静谧,令人忍不住猜想:这里太远了,究竟哪些有情趣的人到过这样的镇子?这里又为何热闹起来,涌动着不息的人流?
  ③古镇有许多时候隐在浓雾中。雾幔扯不掉,它就长时间挂在山的半腰。峰峦秀丽,灰白陡立的石壁,青翠的山顶。一道深水从山间流泻而过,那是声名远播的“赤水河”。镇子建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随意自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