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290字。

  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客观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2018年,一家拍卖行首次高额拍出一件人工智能生成的肖像油画。仅仅4年后,一幅名为《太空歌剧院》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图超越参赛的人类选手作品,勇夺数字艺术类别冠军。近日,首款文生视频模型Sora问世,可根据文字指令创造出逼真的富有想象力的场景……类似的进步激发了人们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文艺领域的热情,也引发了广泛地讨论:这项技术将怎样改变文艺创作的形态和生态?
  ②从已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目录来看,目前应用较多的、依据现有技术模型的驱动形式是文本驱动型。用户只要在人工智能端口界面输入提示文本,就能够便捷地启动智能化写作、作曲、作图,或生成短视频、游戏段落等。我国至少已经出版了两本人工智能程序生成的诗集。其中,有的单纯使用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生成诗歌作品;有的则采用图文互驱动模式,在观感上呈现为一首诗搭配一幅画的形式。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或然世界”人工智能画展上,人工智能化身数位不同风格的虚拟画家,分别创造性地演绎人类美术史上的经典风格。
  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音乐方面的表现也值得关注。用户先将自己喜爱的音乐曲段复制到信息轨道上,人工智能模型通过风格调色板来确定作曲风格,进而在文本指令下完成音乐类型、节奏快慢和整体时长等必要设定,就可生成一段有模有样的音乐。如果将视觉化工具整合在作曲程序中,人工智能还可以创作带有高度情感特征的新作品,将图像转换为数据集,精准分析用户需求,•量身打造适合不同场景特点的个性化、情感化曲目。在文艺实践中,已经有电影作品采用人工智能生成的乐曲作为配乐。
  ④当文本写作、图像生成和音乐曲段都能够交给人工智能完成,距离人工智能制作电影也就越来越近。目前,多家影视公司与科技机构联手,共同开发用于制作电影长片的人工智能程序。虽然尚无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完全实现这一技术创新,但人工智能已经被用来编写剧本,甚至为影片选角、设计分镜头和剪辑片花等。一些流媒体平台还特别开设了人工智能实验片频道,专门播放由人工智能制作的短片。尽管这些作品的完成度还不理想,却推动着人们不断攻克人工智能影像创作的技术难题。
  ⑤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将人机结合的创作实践带入了新的智能化阶段。辩证地看,它一方面有助于更加高效、便捷地将艺术创意转化为内容产品,另一方面也因产品数量的激增而面临艺术性和原创性等考验,艺术创作的诗意和不可预期的灵感愈发显得珍贵。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水平还不足以撼动人类创作者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基于机器学习的参数式内容生成,还是风格迁移的程序应用,它们在极短时间内批量化产出的语段、图像、音频、视频等,都尚未催生出公认的人工智能艺术家。这也对人类创作者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要有意识地培养能与智能工具良好沟通的数字素养。如何将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挑战转化为激发创作的新机遇,是当代文艺创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并不断探索的课题。
  (摘编自杨俊蕾《人工智能在文艺领域的应用和探索》)
  材料二:
  ①创造性不是艺术家和作家的专属,而是人类认知的一个基本方面。在艺术和设计领域,人类往往是通过所谓的灵感进行创作,而AI绘画工具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识别出人类可能忽略或根本意识不到的模式或联系。用AI进行艺术创作,是关于数据、算法和编程的创造性表达,所以AI必然会给艺术带来更多可能。而且,AI的介入使得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人类角色和创造力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油画首次高价拍卖、《太空歌剧院》勇夺冠军以及Sora的问世等,有力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艺领域的广泛应用。
  B.人工智能程序既可以单纯使用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生成诗歌作品,也可以采用图文互驱动模式生成诗配画作品。
  C.随着影像创作技术难题不断被攻克,人工智能已经能够编剧本、选角色、设计分镜头、剪辑片花、制作电影长片等。
  D.生成式人工智能目前虽未撼动人类创作者的主体地位,但人类数字素养提升,公认的人工智能艺术家的出现或未可知。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俊蕾认为,人机协作的智能化阶段产品激增,从而导致艺术创作的诗意和灵感的缺失。
  B.AI图像修复技术在复现古代壁画风貌上效率更高,相比之下,手工修复技术就不重要了。
  C.提取《论语》所有文字总体特征,再训练一个AI模型,可以区分孔子及弟子的言论章节。
  D.李世奇认为,基于多种有利因素,未来人工智能在艺术方面或许可以挑战人类更多可能。
  3.下列是材料二中有关人工智能给艺术带来的好处的相关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能识别出人类可能忽略或根本意识不到的模式或联系。
  B.给艺术的定义、功能和社会意义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C.艺术家的角色或身份发生改变,不再是作品的创作者。
  D.人工智能给艺术和设计的实验探索带来了诸多创新。
  4.下列“图”与“文”构成的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用数据标记王羲之的存世墨迹,让人工智能学习他的笔法节奏、结构疏密,可以“写”出带有王羲之韵味的“书法”。
  B.(图2)小明购买了名为“铜几”的人工自然家具,人工自然家具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和精密数字制造技术创造的新中式家具。
  C.(图3)通过训练机器人模拟人类的社交行为,输入各种情境指令,它可以在特定环境中与人进行口语交流,适应社交环境。
  D.(图4)通过训练人工智能分门别类地学习苗族纹样的视觉特征,制作出若干人工智能小模型,可生成特定品类的苗族纹样。
  5.材料一中,除首段列举的成果外,还有哪些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的艺术实践类成果?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青春万岁(节选)
  王蒙
  姑娘们并排在街道上走。她们刚刚看过了电影《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还没有从幸福的陶醉中回到现实来,走得很慢很轻。
  苏宁的嘴唇动了,上唇的黑痣隐隐现现:“我看完了电影,心里说不出的留恋……直到银幕上出现了‘完’字,窗户打开,光线照进来,喇叭里放出和电影内容毫不相干的广东音乐,我才惋惜地离开……”
  “生活比电影还美。”袁新枝轻巧地走在前面,不时转回头,“譬如这街道难道不比电影更吸引人?”她用手左右一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