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660字。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是新时代文化文艺领域的重要趋势,不仅显著优化了文学艺术生态,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也引领文学研究守正创新、走深走实。
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和激励下,广大文学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迸发创造热情,创作出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也托举一批文学新人闪亮登场。我国文学研究者结合我们的文学实践,以中华文化为根,在此基础上开展符合我国文学发展实际的研究,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③近年来,在各类学术年会和学术论坛中,“活古化今”“全球化”“国际视野”“新机遇”“新境界”“新使命”等成为高频词。可以看出,不论是在宏观理念还是具体研究方法上,学者们都更自觉地激活古代文艺理论,深挖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显示出一种深沉的自信。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作协专门设立了中国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明确提出“新时代文学话语建构”等命题,“新时代文学”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面向和维度。
④在外国文学文论研究上,比如,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领域的研究,更注重中外文学文本和现象异同背后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语境差异,显示出文明平等对语的自觉意识。在理论方法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回到我国文艺理论发展的方位之上,既强调打开国际视野,做到中西文论的交流互鉴,又坚守以我为主的学术立场,反思西方文艺理论之于中国文艺实践的契合度、适应度,更加细致地判别和有选择地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以打开文学研究的空间视野,不断拓宽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发展之路。
⑤今天,文学创作面临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将怎样改变我们的文学乃至文化生态?人工智能将会给文学带来怎样的新质和可能?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和大众传媒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故事类文本异军突起,借助得天独厚的媒介优势一路络文学的经验?这种经验对其他文化领域的发展有怎样的借鉴意义?诸如此类的研究课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增长之势,聚力推动文化建设。
⑥可以说,今天我国文学研究已迎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文化自信在中国文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自主体系建设中发挥着更为显著的引领作用,助力中国文学进一步提升创造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丁国旗《文化自信引领文学研究》)
材料二:
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作为文化重要形态的文学艺术及其学术研究也得到发展。以文艺研究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以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文艺研究,成为新时代文艺的一大亮点。
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外文化交流的拓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人、新作、新思潮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对象和新课题,文学研究者也在主动作为,为文学繁荣发展积蓄理论资源。
B.开展文学研究,既要坚持文化自信,又要坚持开放包容,汲取西方文论有益经验和思想精华,融通中外,文明互鉴。
C.中国文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并把中国文学放到世界视野中去认识和衡量,这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D.文明互鉴拓宽理论视野,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国际传播,成为各国学者争相研究的首选对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作协专门设立中国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提出“新时代文学话语建构”命题,是文化自信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体现。
B.当今文学创作面临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机遇和挑战,文学研究者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和总结,才能推动文化建设。
C.文艺研究和文明交流互鉴彼此促进,不同文明、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在审美上的独特性,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可能性。
D.自李叔同的《送别》和鲁迅的《故乡》诞生后,“乡愁”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和传统,也给当下文艺创作以启发。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化自信引领文学研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研究者在立场和方法上,更加珍视我们5000多年文明传承,为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提供智力支持。
B.几位作家做客网络直播间,两小时内卖出一份纯文学刊物全年12期8万套杂志,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
C.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有更多研究体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实践关切,守正创新。
D.近年来,科幻文络文学等火热发展和海外传播,学术界自觉地从中国文艺传统角度进行思考研究。
4.材料一第⑤段在论述时多用问句,请简要说明其用意。(4分)
5.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文学艺术研究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剑影
郑玉超
鹅城西门有眼古井,井口可容俩成人同时进出。一场地震,竟震出了藏于内壁的暗门。连着暗门的是条地道,曲曲折折,通向城外墓穴。我就是沿着这地道进入墓穴的。
第一眼就看到了那只剑匣,抬手欲开,碎了。露出一剑,长丈许,锋利无比。我在史册里见过,它名曰碧血,斩金断玉见血封喉,相传沾血便闪绿光。幽暗的光线里,有具遗骸,身形魁伟。我知道,他就是我一直寻找的鹅城侠士——吕灿。
此刻,风从墓穴顶部的孔中蛇般游进来,凉飕飕黏糊糊的。我不禁打了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