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50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七中学教研联片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质量检测
一、基础知识(共35分)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____(A.清醒 B.苏醒 C.醒悟 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A.次第 B.连续 C.陆续 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A.纷纷 B.唰唰 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3分)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2分)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 的说明方法。
3.(3分)第②段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 )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
4.(3分)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5.(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萌发(méng) 适宜(yí) 区域(yù) 物候(hòu)
B.孕育(yùn) 载途(zài) 丘陵(líng) 荣枯(kū)
C.连翘(qiào) 刺槐(huái) 翩然(piān) 衰草(shuāi)
D.簌簌(sù) 匿迹(nì) 融化(róng) 观测(cè)
6.(3分)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先生在《社戏》中真切地再现了当时农村孩子的精神风貌。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一群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一个个都是那么纯朴可爱,他们的心地又是那么高尚无私。在这些孩子们中,我最喜欢双喜和七斤,他们勇敢无私,热情活泼,热爱劳动。他们沆瀣一气,是真正的好朋友。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同学们之间更应该有谦让的精神,更应该和睦相处。
A.高尚无私 B.热情活泼 C.沆瀣一气 D.和睦相处
7.(3分)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玉树地震发生后,战士们冒着因余震而房屋随时垮塌,再次进入废墟,搜寻幸存者。
B. 进入初中,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C. 自从他加入学校足球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认真刻苦地训练。
D. 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从房内飘出来的一股龙井茶的清香。
8.(3分)关于下面语段,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①诗歌是情感的抒发。②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③如果再适当融入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