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360字。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24个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共12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积累(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八下第一至三单元的课文让我们领略了一番别样的民俗,感受了大自然的神秘,同时也让我们受到了经典的熏陶。读鲁迅的《社戏》,我们感受了江南水乡敦(dūn)厚和睦的民风,那乌蓬船,那戏台,那夜的豆,让我们瞥见了许多人情世故;读《安塞腰鼓》,我们犹如置身于黄土高原,在沸腾的群舞中感受着安塞腰鼓的磅礴(bó)气势,那场景让我们叹为观止;《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那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物候(hóu)现象来临时刻,成群结队的候鸟迁徙的壮观景象,感慨着大自 然的美妙和神奇;《被压扁的沙子》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寻找着6500万年前恐龙消声匿迹的证据,追朔地球上那次“大灭绝”的凄惨根源;《核舟记》使我们不仅惊叹于奇巧艺人的精湛技艺,更让我们领略了东坡先生泛舟赤壁的千古才情 ……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俗已屏息敛声,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来了解;伴随着我们读书视野的开阔,我们更加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人类唯有敬畏大自然,正确认识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服务。
1. 文段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敦(dūn) 厚 B. 磅礴(bó) C. 风雪载(zài)途 D. 物候(hóu)
2. 文段中加点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乌蓬船 B. 消声匿迹 C. 休戚相关 D. 追朔
3. 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人情世故 B. 叹为观止 C. 成群结队 D. 屏息敛声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D.物候(hóu)——hòu;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A.乌蓬船——乌篷船:一种小木船,船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间夹竹箬,上涂黑油;
B.消声匿迹——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D.追朔——追溯:本义为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探索缘由;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使用正确;
B.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使用正确;
C.成群结队: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使用正确;
D.屏息敛声: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句中形容民俗逐渐消失,用错对象;
故选D。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9日,东部战区继续在台岛周边组织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
B. 农耕时节,布谷鸟用古老的谚语解答着大自然。
C. 社戏实际上是祭祀社神风俗的在社中进行的一种戏艺活动。
D. 这次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的地点是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奥秘”;
C.语序不当,可改为:社戏实际上是一种在社中进行的祭祀社神风俗的戏艺活动”;
D.句式杂糅,删去“举行的”或“的地点”;
故选A。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C. 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是时时刻刻在运动者: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D.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三个短语,并且作谓语,属于并列关系,两处顿号应改为逗号;
C.“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和“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是并列关系,并列关系之间应用分号;应将“那里在生长”后的句号改为分号;
D.“大劫难”充当句子一部分,其后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故选B。
6. 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