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200字,答案扫描。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测(二)
  语文学科试卷
  语文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陶渊明是位真的隐士。他享年六十三岁,倒有五十余年在家乡农村过着隐居生活。也曾断断续续做过几次官,但从四十一岁辞去彭泽令后,便再也不肯出仕。晚年景况颇为艰窘,有人劝他再谋官职,也有人不理解他,对他议论纷纷,五十多岁时朝廷还征他为著作佐郎,但他一概(    )。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陶渊明写了许多动人的诗歌。他的诗现存一百二十余首,大多作于中年以后,以隐居躬耕生活为题材。
  不过我们(    )把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理解成总是悠然自得,没有一点内心冲突,那就不正确了。他少年时代对于大济苍生,立善垂名本有热烈的向往。但他眼见当时官场充满了虚伪和贪婪。才能出众、秉公正直之士不但受到诽谤,而且常常横遭不测。诗人不愿意、也不善于在这样污浊的宦海中(    )。诗人生活的东晋后期,局势动荡,战祸连年。在此种险恶的政治局势中,田园生活使诗人的心灵获得相对自由。但在他归隐之后,想到自己少年时的壮志已成梦幻,也还是不得不感到悲哀凄凉,这种心情,在组诗《饮酒》《杂诗》等作品中多有表现。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置之不理   既然   沉沦              B.置之不理   如果   沉孚 C.充耳不闻   既然   沉浮              D.充耳不闻   如果   沉沦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在他归隐之后,想到自己少年时的壮志已成梦幻,也还是不能不感到悲哀凄凉之情
  B.但在他归隐之后,想到自己少年时的壮志已成梦幻,也还是不得不感到悲哀凄凉
  C.但他在归隐之后,想到自己少年时的壮志已成梦幻,也还是不能不感到悲哀凄凉
  D.但他在归隐之后,想到自己少年时的壮志已成梦幻,也还是不得不感到悲哀凄凉之情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登高》每联对仗,句法严谨;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杂言占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 B.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充满诗情画意,赵树理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具有极强的乡土气息。 C.《窦娥冤》是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刽子开枷科”中的“科”是古代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动作、表情的用语。 D.“序八州而朝同列”,指秦统理八州,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古时天下分为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自春秋后期到战国中期的200多年间,社会上出现了思想解放,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学术上的争鸣,直接导致了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高度繁荣发达。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产生,有其复杂多样的原因。作为文化发展的一般前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发达,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城市的繁荣,交通的便利,为各区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