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860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二   语文
  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木本乎根,人本乎祖。追寻我们民族的根,伏羲这个伟大的名字是无法回避的。虽然伏羲的事迹笼罩在神话和传说的迷雾之中,但理性思考,无论是神话,还是传说,都是上古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不乏人类历史童年的史影。没有了伏羲为源头的三皇五帝。也就没有了文字发明之前的历史。
  关于伏羲的记载,先秦时期即出现在《庄子》《管子》等诸子百家典籍之中。上溯渊源,甘肃省天水市所辖的武山、甘谷出土有人面鲵鱼纹彩陶瓶,甲骨文中即有两“虫”相并的字形,有学者认为这些是伏羲人首蛇身像的抽象化,都可证明伏羲的传说起源很早。秦汉以降,在人们的精神信仰层面,伏羲三皇之首、开天辟地第一帝的地位奠定。
  伏羲不仅代表个体,也代表群体,更代表一个时代。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兴嫁娶、创乐器、定姓氏、制历法、理庖厨……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犹如擎天明灯,照亮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伏羲创制的诸多说法,其实就是原始文明的集中反映,是一个上古时期的文化象征。这些说法使许多长久造福于人民的事功有了物主,以便让人民崇拜,以便引领人民更好地生活。因此伏羲也就成了文化的化身。
  伏羲文化的核心是附着于伏羲身上的创制即发明创造。现代意义上的伏羲文化内涵更加广泛,凡和伏羲事迹相关的事或物,诸如祠庙遗迹、民情风俗、逸闻传说、史籍记录等都属于伏羲文化范畴。
  秦汉大一统,伏羲及相应的文化通过三个层面传播:其一,典籍传承层面,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代不绝书;其二,图像传承层面,伏羲人首蛇身像被广泛采用,频频出现在墓室雕刻、建筑物彩绘、工艺品加工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其三,祭祀传承层面,从官方到民间都是设祠祭祀,绵延不绝。由此,形成了内容博大,绵延不绝的伏羲文化,而对伏羲的钦崇自然而然成了几千年来信仰民俗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伏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伏羲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选择和确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在他身上体现着一个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观念的形成过程。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而伏羲独占儒家道统渊源谱系人物之鳌头。
  伏羲文化是中华大一统政体的重要精神支柱。伏羲在古史系统中圣王地位的奠定和中华大一统政体的形成是相一致的,或者可以说伏羲三皇之首地位的奠定是中华大一统政体的必然产物。伏羲传说同源一体对国家的统一有积极意义。秦汉而下,在京师都设有祭祀伏羲的祠宇。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无一例外都尊崇伏羲。
  (摘编自刘雁翔《伏羲文化的实质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材料二:
  石岭下类型彩陶精品的代表是甘谷县石坪村和武山县傅家门村出土的两件“人面鲵鱼纹彩陶瓶”。
  图1  甘谷县石坪村出土的人面鲵鱼纹彩陶瓶 图2  武山县傅家门村出土的人面鲵鱼纹彩陶瓶
  傅家门的人面鲵鱼纹彩陶瓶(图2),高18.5厘米,鲵鱼身子蜷曲,尾巴上翘,人面双眼圆睁,嘴巴宽阔,领下有须,腹部肥大,前两肢张开,纹饰为网络状,线条流畅,布图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伏羲画八卦、结网罟等一系列行为实际上是上古时期众多发明创造的集中反映,并不是说伏羲一个人做出了如此多的发明创造。
  B.伏羲文化能够绵延不绝,在信仰民俗中最具有生命力,主要源于它能通过典籍传承、图像传承、祭祀传承三个层面进行广泛传播。
  C.伏羲崇拜以代表风、雨、雷、电的龙蛇为标志,充满艺术想象,是由鱼、蛙崇拜转化而来的,中间还经历了蛇、龙、鸟、蜥蜴崇拜的过程。
  D.材料一着眼整体,主要谈伏羲文化的起源、实质及价值;材料二则立足局部,以人面鲵鱼纹彩陶瓶来梳理伏羲文化的考古发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神话传说是上古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伏羲的事迹笼罩在神话传说的迷雾中.因此上古史也不可避免地笼罩在神话传说的迷雾中。
  B.伏羲文化的内涵从附着于伏羲身上的发明创造扩展为和伏羲相关的事或物,可见伏羲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内容在不断博大丰富。
  C.伏羲艺术形象是“人首”和“龙身”的结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古的先民既有对生存需求的迫切期待,也有对神灵威力的崇拜向往。
  D.之所以说伏羲的出现并不是历史的偶然,主要是因为伏羲的诞生反映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大大促进了文明的历史进程。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二中所说的“先民超理性的理想主义热情和朴素稚嫩的天人合一的认知观念”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B.《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C.《庄子》:“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文中两幅图片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两幅人面鲵鱼纹彩陶瓶上的图画,应是伏羲“人首蛇身”形象的真实写照。
  B.图2鲵鱼的头部线条较为粗壮,表明创作者有意突出表现象征智慧的头部。
  C.两幅图将代表风、雨、雷、电的龙蛇与人首结合,是把鲵鱼人格化为人间的神灵。
  D.两幅画中的鲵鱼形象,已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可证明伏羲传说起源之早。
  5.学校要举行“传承伏羲文化,争当时代好青年”主题论坛交流活动,邀请你进行发言。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就传承伏羲文化对青年人的重要意义拟写三条发言要点。(6分)
  答: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边城(歌剧节选)
  冯柏铭、冯必烈、熊璐茜改编
  翠翠  (①呆呆地看着前方,唱)走了,走了,都走了……天保走了,外公走了,如今,连傩送也走了,只留下一条冷冷的河。
  〔这时,船总上,站在翠翠的身边。
  船总  (温暖地唱)孩子,不要害怕,他们走了还有我。现在我就是你的亲人,有何难处尽管找阿伯。
  翠翠  (沉默良久,突然,唱)我爹妈是不是早死了,为什么要丢下我一个?
  船总  (一怔)这个,这个……
  翠翠  (失望,唱)这件事外公一直不肯说,所有人都好像在瞒着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