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80字。

  24* 三 顾 茅 庐
  设计说明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章节,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此文在刻画人物时,描写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应当着力引导学生体会,并指导学生将其运用于实际写作中,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熟悉字词,读通课文。
  2.简要概括小说内容,梳理情节脉络。
  3.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刘备、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4.感受中华传统礼仪之美,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简要概括小说内容,把握小说情节。
  2.引导学生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刘备、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1.拓展阅读:《三国演义》。
  2.影音素材:电视剧《三国演义》(1984年版)。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陈寿在《三国志》中用寥寥数语记载了刘备三顾茅庐之事,但小说《三国演义》却把它演绎得生动曲折、趣味横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顾茅庐》,感受经典故事的魅力。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胄(zhòu) 沔(miǎn) 璋(zhāng) 殆(dài) 吴会(kuài)
  拜谒(yè) 愧赧(nǎn) 鹤氅(chǎng) bǐ(鄙)贱 存xù(恤)
  ɡuān(纶)巾 如雷ɡuàn(贯)耳 dān(箪)食壶浆 顿开茅sè(塞)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因羞惭而脸红:愧赧
  爱惜,体恤:存恤
  用箪盛饭,用壶盛浆:箪食壶浆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大:如雷贯耳
  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的人:经世奇才
  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贤心切:思贤如渴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顿开茅塞
  3.文学常识。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4.写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其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
  三、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