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370字,答案扫描。
2023级“贵百河”5月高一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红楼梦》风行后,产生了两大影响。一是续书之多,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续书不下四五十种,但大多思想艺术拙劣,不堪一读。
②另一巨大影响是《红楼梦》风行后,评论之盛,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曾出现多种带评夹批的本子,其中发现较迟却很有名的是“脂砚斋”评本。脂评并无特别高明的见解,且有些批语不免流于陈腐,但从某些批语的口气看来,因批者似与作者关系甚密,提供了一些与素材、佚稿、创作过程等有关的迹象,故对《红楼梦》研究不无参考价值。
③还出现了一些研究专著及散见于各种诗文笔记中的评语,当时有人戏称为“红学”。在那些庞杂的评论中,表现着形形色色的思想观点,其中也可看到一些可取的见解,有的见解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失为卓识。可惜那些评语大都支离琐碎,不成体系,且多旧时文人谐谑游戏的笔墨。
④发展到民初,《红楼梦》评论出现了颇有影响的两派,一是“索隐说”(通称“旧红学”),以蔡元培为代表。此说早已有之,其特点是通过猜谜拆字等法,把书中人物附会成当时历史上真人的影射。蔡氏不同于旧索隐的是:他指出《红楼梦》“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此类说法实属牵强比附,但由于种种原因曾流行一时。
⑤牵强附会的“索隐说”,终于被“自传说”(通称“新红学”)打破,这一说的代表人物为胡适。“自传说”其实也不是胡适首创,早在清代已露端倪,但胡适根据历史记载和新发现的材料,通过实证主义的方法,考证出“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但由于胡适沉迷于“考据癖”,把他所谓的“自叙传”说成是“《红楼梦》为记叙曹家事实之书”,将贾府与曹家、贾宝玉与曹雪芹完全等同起来,这样就违背了文学创作的常识。其后不久(1925年),连最初同是坚持此说的俞平伯也富于自省精神地提出:“若说贾即是曹,宝玉即是雪芹,……则大类‘高山滚鼓’之谈矣,这何以异于影射?何以异于猜笨谜?”
⑥应当说,“自传说”在打破不科学的“索隐说”方面是有其不可抹杀的作用的,但它本身所存在的缺点也长期流弊学术界。如这一说的继承者,为求考证之“新”,曾编成“世系表”或“年表”之类,把书中贾府说成是曹家按年按月的“精剪细裁的生活实录”,这就成了胡适的“俘虏”了。对考证不可一概反对,需要反对的是那种以推测猜想代替证据的考证,或堆砌故实的烦琐考证。
⑦《红楼梦》的续书之多和评论之盛,正说明这部小说具有不同一般的深远影响。此外,有关《红楼梦》的外文论著也有十多种,它的世界意义已经日益被人认识,不了解《红楼梦》就几乎等于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
(摘编自蒋和森《红楼梦论稿》)
材料二:
1917年,蔡元培先生刊行了《石头记索隐》一书,引起和胡适之先生的论战。胡先生写的《红楼梦考证》,的确和清儒治经方法非常相似。而且经论战以后,引起全世界学人的重视。因此不断地搜求新资料,发掘新问题,造成了红学辉煌的时代。所以我认为真正的红学,应该从蔡、胡两先生开始。蔡、胡论战时,蔡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校长,胡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都是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学”是从蔡、胡论战开始的,有“旧红学”“新红学”之说,自此红学研究进入了辉煌时代。
B.蔡元培发展并创新了“索隐说”,虽曾风行一时,但终因其牵强附会,多被后世研究者否定。
C.虽然“自传说”不是胡适首创,但他运用了实证主义的方法,考证出曹雪芹的家世,他的研 究成果多被当时的研究者采用。
D.《红楼梦》评论之盛,从“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诗句中也可见一斑。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索隐说”或“自传说”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乾隆皇帝读过《红楼梦》后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意思是,写的是康熙朝宰相纳兰明 珠的家事,贾宝玉即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
B.《红楼梦》中的人物皆有影射,“黛玉代表亡明,故写得极瘦弱,风吹欲倒;宝钗代表满清, 故写得极丰满,气吹欲化。”
C.“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贾府,即曹雪芹诞生地南京市的江宁织造府, 曹雪芹的祖上三代世袭江宁织造。
D.“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贾宝玉的所作所为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的常 情格格不入,是封建家庭的叛逆。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脂砚斋与曹雪芹关系密切,所以脂评本在后世备受推崇,对理解《红楼梦》文本很有参 考价值。
B.胡适在论战中,之所以能够力压蔡元培,是因为他运用了科学的考证方法,后人一直在采信 他的考证成果。
C.俞平伯评价胡适的“自传说”:“何以异于影射?何以异于猜笨谜?”可见他对蔡、胡两人的 观点都不赞成。
D.《红楼梦》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其影响早已不限于国内,不了解《红楼梦》,就不能真正了解 中国文化。
4.“新红学”是指五四运动之后胡适等学者进行的《红楼梦》研究,它主要研究《红楼梦》的作者 和版本。依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属于“新红学”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脂砚斋是《红楼梦》最早的读者之一,其写下的大量评点式评语随《红楼梦》抄本的正文保 留下来,有助于我们了解著作原貌。
B.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将真实历史中的曹家和文学作品中的贾家合而为一进行考证,分析 了其中的人物及其籍贯问题。
C.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从民族主义情感出发,提出《红楼梦》的立意在于反对满族统治, 从而把《红楼梦》解读成一部政治小说。
D.吴宓运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与多”之说,分析《红楼梦》的结构和人物,把对《红 楼梦》的认识提升到了哲学层面上。
5.三则材料均以“红学”两大流派“索隐说”与“自传说”为论述重点,试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及论证思路。(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长津湖》电影剧本
【浙江湖州,渔火点点,橹声咿呀,一片宁静祥和。水乡船上,伍千里抱伍百里骨灰上】
千 里:(下跪磕头)爹,妈,我没有把老大照顾好。
伍 妈:(祭奠)老大,吃吧。(夹菜给千里)老二,你也吃。(抹泪)
伍 爸:你在队伍,给人家弄啥?
千 里:当连长。
伍 爸:管多少人?
千 里:150多号人。
伍 爸:那是大官啊!
千 里:嗯,大官,大官!(端一碗酒敬酒)我听下河滩的陈跛子说,政府给咱分了两亩三分地?四七年,我们打蒙阴,我在那儿看见一房子,硬山搁顶,两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