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960字。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查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中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至四单元。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在对空间概念的抽象上,古人有多种说法,常见的是用空间的三维性来定义空间。《管子》书中有《宙合》篇,后人解曰:“四方上下曰合”,“合”即为抽象意义的空间概念。由“四方上下”着眼进行定义,显然是强调其三维性。
②除了用“合”表示空间以外,古人更多地则是以“宇”表示空间。据《文子•自然》篇记载:“老子曰……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这也是着眼于空间的三维性的。在历史上,类似说法很多,表明它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空间表示方法。
③《庄子•庚桑楚》对空间的定义则强调其客观实在性,说:“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即空间是一种客观实在,可容纳一切,其本身却不能被别的东西容纳。这一定义也涉及了空间的无限性。
④《墨经》对空间的定义颇富分析色彩,它强调空间方位,认为各种具体方位的集合就构成总的空间概念。《墨经•经上》有“宇,弥异所也”的定义,《墨经•经说》解释说:“宇,东西家南北。”即空间是各种不同场所或方位的总称,例如东、西、家、南、北这些具体方位概念,合在一起就抽象出总的空间概念。引文中提到“家”,这是墨者选定的空间方位参考点。“东、西、南、北”以何为定?以生活中心“家”为参照而定。因此,这里也涉及空间方位定域问题,注意到了具体空间方位的相对性。本条的精华在于“弥异”,“弥异”即包容一切有差异的事物,此处即空间。这是古今中外独树一帜的空间观念。
⑤凡此种种,都是以“宇”作为抽象的空间概念,只是定义的角度不同而已。
⑥另外,中国古人也有用“宇宙”来表示空间的。这虽然与现代用法一致,但却为学术界所忽略。学术界通常认为,古人以“宇”表示空间,以“宙”表示时间,“宇”“宙”连用,则综合表示空间和时间。但古人并非一概用“宙”表示时间,“宙”的本义与空间相关。《说文解字》说:“宙,舟舆所极覆也。”这种意义的“宙”,就只能是抽象的空间概念了。
⑦对于古人将“宇”“宙”连用或并提以表示空间的做法,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否则在评价古人相关学说时,就容易犯错误。例如,东汉张衡在其《灵宪》中论述了天地直径以后指出:“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论者咸以为张衡这一段话提出了无限时空观念,其实,从上下文来看,张衡这段话只讨论了无限空间观念。
⑧中国古代空间观念的一个特征,是其对空间取向性的重视,认为空间各向异性,方向具有绝对意义。这一特征的作用首先在于它发展出了一套实用角度概念体系,用四维、八千、十二支表示二十四个地平方位角。由于中国古代角度概念缺乏,这一体系成功地解决了物体分布地平方位的表示问题,因而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其更重要的意义是:这是对空间物理特性的揭示。物质的分布及运动与空间分不开,
1.下列对中国古代空间概念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常用“合”与“宇”来表示空间,这二者都着眼于空间的三维性。 B.《庄子•庚桑楚》中的“宇”强调空间的客观实在性,也体现了空间的无限性。 C.《经说》中的“宇”是把“家”及东西南北等具体方位相合后产生的具体空间概念。 D.“宙”在传统观念中有时候指时间概念,有时候指空间概念,不能一概而论。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对空间的定义丰富多样,其中,《墨经》中的认为空间是“弥异所”的观点独树一帜。 B.作者利用《说文解字》中对“宙”的解释,从字的本义来探索概念的内涵。 C.对空间取向性很重视的中国古代空间观念,发展出了一套实用角度概念体系。 D.中国古人的绝对上下观与他们固有的地平大地观有关,具有内在的物理依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作者对《经说》空间概念的解析可知,具体空间方位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方位也不同。
B.“从上下文来看,张衡这段话只讨论了无限空间观念”说明可以通过语境来推断概念内涵。
C.中国古代缺乏角度概念却有办法解决地平方位的表示问题,可见中国人重实用不重概念。
D.中西方之所以具有一致的引导上下意识的物理因素,是因为他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丰富:有些引用,作者利用其佐证观点;有些引用,作者对其直接批驳,表现自己的独立思考。 B.文章虽然谈的是中国古代的空间观念,但却将中西方空间观念进行了比较,使读者视野开阔、认识深入。 C.文章既述也评:既客观叙述中国古代关于空间的各种说法;也对说法的性质、意义、科学性等进行主观评价。 D.文章多数段落都有中心句,能清晰地彰显思路;其中许多句子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衔接紧密、环环相扣。 5.请结合材料,分析下面文字包含了古人的哪些空间观念。(6分)
《列子•汤问》中有这样的内容:天地也是物体。物体自有不足之处,所以过去女娲氏烧炼五种颜色的石头去弥补天地的空缺,砍断鳖鱼的四只脚去撑起天地的四角。后来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因愤怒而碰到了不周山,折断了顶着天的柱子,扯断了拉着地的绳子。天往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运动;地往东南方向下陷,所以江河湖水都向东南流淌汇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保卫延安(节选) 杜鹏程
①桃树枝快吐绿芽了,喷出香味,带来春天的气息。一个小通信员,折下一截桃枝放在鼻子下边闻着。
王家坪半山坡一个窑洞的窗子,让灯光染成淡红色。沟口等着出发命令的人,不停地望着那个窗子。
远处传来一阵阵沉重的爆炸声和机关枪的响声。
突然,有六个骑马的人,从延安南川上来,催马过延河,下了马;其中有两个人把马交给别人,穿过桃树林,向王家坪的山坡上走去。
两个骑兵通信员,拉着马在河边来回。两个干部模样的军人,一人点起一支烟,不停地望着王家坪半山坡那闪亮的窗子。
“天明敌人就可能到延安。可是彭副总司令还在这里!”这人转身问身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