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455字。
《落日》《消息两则》教案
雨花台中学        张鹏丽
【设计指导思想】
   这两篇课文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第三板块“永志不忘”中的两篇文章。长篇通讯《落日》,报道了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的日本受降仪式;《消息二则》中第一则是历史的现场著录,第二则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反思和作出的回应。这个专题的意图是明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习,学会审视历史,反思历史,接受历史和借鉴历史经验,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正如本专题导入所言:“历史是一面镜子。”三篇文章内容浅显,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掌握,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历史,关照现实。因此,我想让学生在自读文本的基础上,借助比较阅读的方法,自学本板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
2.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流畅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新闻类作品(消息、通讯)的特点。
2.初步掌握消息、通讯的写法。
3.学会辩证地反思历史,关照现实。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将班级分为五个组,每组在自学两篇文章的基础上,重点完成一个任务。第一组:查找资料,了解消息和通讯的定义并比较两者的异同,教会同学们如何阅读消息和通讯。第二组:研读《落日》,给大家分析本文作为通讯的特点。第三组:研读《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这则消息,分析其作为消息的特点。第四组:研读《加拿大将“南京大屠杀”编入历史教材》,明确其作为消息的特点。第五组:整合本板块,讨论板块编排的意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古人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回声”这一专题,我们已经学习了苏洵的《六国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知道了历史兴亡的道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引起了我们对历史人物遭遇的深思。今天,我们将学习“永志不忘”这一板块。课改要求让半个讲台给同学们,今天我就将整个讲台让给大家。同学们自己做老师,共同学习这一部分。大家有信心吗?生(齐声回答):有!师:很好,信心是成功的基石。下面欢迎第一组代表上台,给我们讲一讲消息和通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