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8260字。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学校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务必将第Ⅰ卷的1-10题,第Ⅱ卷的第14、16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3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 )。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叫“街坊”。像《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里的孙少安、田润叶、王满银、金俊武等。村里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它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有时,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 )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红楼梦》中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 ),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甚至像苏秦潦倒归来,“要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 )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如鲁四老爷)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普遍都颇有想法。
(改编于费孝通《乡土中国》)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南辕北辙 相邻 树倒猢狲散 伸缩
B. 格格不入 比邻 墙倒众人推 变化
C. 南辕北辙 相邻 墙倒众人推 变化
D 格格不入 比邻 树倒猢狲散 伸缩
2.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
B. 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普遍都颇有想法。
C. 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
D. 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很多中国人所以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普遍都颇有想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根据语境“团体格局”与“传统的结构”没有行动与目的之间的关系,而是强调彼此不协调、不相容,应用“格格不入”。
第二处,比邻:位置接近。相邻:毗连。选段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属于文化专著,“比邻”比“相邻”更具文化味,因此选“比邻”。
第三处,树倒猢狲散:比喻为首的人垮下来,随从的人无所依附也就随之而散。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倒霉的时候,备受欺负。根据语境,这里只是强调为首之人失势而其他人离开、散去,应选“树倒猢狲散”。
第四处,伸缩:伸展与收缩。引申指行动﹑动作。变化: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差序格局的变化特点适合用“伸缩”。
故选D。
【2题详解】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