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770字。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翻开《辞海》、《辞源》或任何一本工具书,我们会发现,今天的中国人之所以还有词可用,有话可说,而且可以指望说得漂亮些,丰富些,滑头些,是因为古代有一批热情的语言创造者,确切地说是词汇创造者。若中国没有苏东坡,我们不仅在引经据典方面会有所缺失,民族语言宝库也会失落大量极富意味的词。孔子虽然强调“述而不作”,但一部《论语》,撇开别的巨大历史功绩不谈,单单从丰富民族词汇这方面考察,已当得起功德无量。说到“巧言令色”“和为贵”“温故知新”“尽善尽美”“惠而不费”诸词,即使冒昧地从经济角度考察,我们也可说其中每个词都价值连城。
  可见,仓颉造字,文人造词,乃最天经地义之事。
  今天的情况则令人沮丧,虽然语言始终在更新创造过程之中,不舍昼夜,但真正由当代文学家自铸的新词伟词,则少而又少。似乎所有的文学家都一致承认:创造语言的使命已经终结,剩下的只是如何运用已有的语言了。实际上,一次也写不出新词丽句、从来也不曾对祖国语言的丰富有过“美芹之献”的作家,绝对难称一流。
  语言不是时装,见别人穿上去漂亮得体,就误以为自己只要依样画葫芦也能收到“漂亮得体”之效,这实在是外行之见。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大师拈出的“陌生化原则”虽不足以解释文学杰作的产生机制,但至少可检验一个作家是否够格。沈从文先生1934年1月在致妻子张兆和的信中提到一张有趣的帖子,我也一字不改地抄录如下:
  立招字人钟汉福,家住白洋河文昌阁大松树下右边,今因走失贤媳一枚,年十三岁,名曰金翠,短脸大口,一齿凸出,去向不明。若有人寻找弄回者,赏光洋二元,大树为证,决不吃言。谨白。
  沈先生随即感慨道:“这人若多读些书,一定是个大作家。”——沈先生凭什么下此断语呢?不必说,就因为这家伙用词大胆,出语奇崛。单单那个“枚”字,就够出奇了。
  其实,自铸新词与祖国语言是否丰富并无必然关系,即使所欲表达的喜怒哀乐,现有词汇已足够对付,作家仍有义务求新求变,如果他不满足于仅仅表达一下的话。何况,想到古人已经为我们创造了那么多或生动或可爱或有力的词语,作为今人就更没有理由不思进取,更不该躺在先人的功劳簿上坐吃山空。只有在我们的时代同样创造出大量美妙的新词,造福后代,才更能无愧于曾经铸词遗赠吾辈的先人。
  换一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现代中国为数寥寥的称得上大师的文学家,大抵都有此抱负。钱锺书无疑是此中的大行家,青年鲁迅即有“酸风戛窗”的奇句,林语堂单单译出一个“幽默”来,已足可使吾辈至今齿颊生香。当代中国作家中最让我激赏的余光中先生,在这方面的努力不仅所获极丰,且非常感人。余光中某天曾在日记里如此放言:“这世界,来时她送我两件礼物,一件是肉身,一件是语文。走时,这两件都要还她,一件,已被我用坏,连她自己也认不出来,另一件我愈用愈好,还她时比领来时更活更新。纵我做她的孩子有千般不是,最后我或许会被宽恕,欣然被认作她的孩子。”显然,余光中这么夸口不仅是因为他曾写出这样不可思议的句子——“依次是惊红、骇黄、怅青、惘绿和深不可泳的诡蓝,渐渐沉溺于苍黛”,更主要是因为他有这样的信念:“对于文字特别敏感的作家,必然有他自己专用的字汇;他的衣服是定做的,不是现成的。”
  (摘编自周泽雄《谁在自铸新词》)
  材料二:
  收录“初心”“点赞”等词语,“萌”增加“稚嫩而惹人喜爱”的意思,为了医学术语“卒中”的读音,“卒cù”下增补复音词“卒中”;文字有了声音,笔画有了动态……记者从10日在京举行的《新华字典》新版首发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中国没有苏东坡的话,我们不是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缺失,而是会让自己的民族语言宝库失落大量极富意味的词。
  B.很多文学家认为其创作运用已有语言即可,然而,写不出新词丽句、不曾为丰富祖国语言做过贡献的作家,难称一流。
  C.文章举沈从文的例子论证的是:一个作家应该遵循“陌生化原则”创作,而不应该只是读别人的书,向别人学习借鉴。
  D.新推出的《新华字典》紧跟社会发展,每页附上二维码,将看听结合,这是其“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应性”的最重要体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若单从丰富民族词汇方面来考察,就已功德无量,因为它创造了不少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
  B.在我们的时代,作家只有创造出新鲜词语以造福后代,才能更无愧于曾经铸就伟词遗赠吾辈的先人。
  C.余光中日记中说世界送他两件礼物,一是肉身,一是语文。第二件礼物实际上说的是他的专用字汇。
  D.商务印书馆以《新华字典》新版首发为序幕,将推出一系列读书活动,向读者推荐好书,助力全民阅读。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大师进行的语言创新的一项是(   )
  A.孔子及弟子使用了“巧言令色”“和为贵”“温故知新”“尽善尽美”等词。
  B.沈从文在致妻子张兆和的信中曾提到一张有趣的帖子中使用的“枚”字。
  C.青年鲁迅即有“酸风戛窗”的奇句,林语堂曾译出“幽默”这一词语。
  D.余光中写了“依次是惊红、骇黄、怅青、惘绿和深不可泳的诡蓝,渐渐沉溺于苍黛”。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材料二中的画线内容,各属于第12版《新华字典》哪项修订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等了一整天
  海明威
  我们还睡在床上的时候,他走进屋来关上窗户,我就看出他像是病了。他浑身哆嗦,脸色煞白,走起路来慢吞吞,似乎动一动都痛。
  “怎么啦,沙茨?”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没事儿。”
  “你回床上去。等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等我下楼来,他已经穿好衣服,坐在火炉边,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把手搁在他脑门上,就知道他在发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