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650字。

  5.2《大学之道》同步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课文1、2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①者,必固②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③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④,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⑤乎!人君当神器之重⑥,居域中⑦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忱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⑨。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3)虽董⑩之以严刑,振⑾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的论点:人君责任重大,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则国家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民心向背的巨大力量。
  2.这两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果实硕大的样子。蓁(zhēn)蓁:茂盛的样子。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其中“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