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100字。
青海省西宁市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为试题卷,不允许作为答题卷使用,答题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同时填写在试卷上。
4.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共18分)
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8分)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惊涛hài( )浪,锤炼出不屈不挠的民族品格。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铁骨铮铮的中国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国民党白色恐怖肆虐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以坚贞不屈的气节,quán( )释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当美帝国主义在中朝边境武力挑衅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如雷贯耳的战歌,越过关山险隘,打破了美国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发扬和继承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炽热情怀书写时代华章。
(1)给加点的汉字注拼音。(2分)
铁骨铮铮( ) 挑衅(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惊涛hài( )浪 quán( )释
(3)指出文段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A.前仆后继 B.可歌可泣 C.坚贞不屈 D.如雷贯耳
(4)语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发扬和继承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炽热情怀书写时代华章。
2.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鲁迅,我国文学家,代表作有《呐喊》《朝花夕拾》《野草》等。《故乡》选自《野草》。
B.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经典短篇小说《变色龙》,塑造了奥楚蔑洛夫这一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典型形象,“变色龙”也由此成为这类人的代名词。
C.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例如《爱莲说》《马说》。
D.“品质优良”“勤劳睿智”“全面小康”分别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3.用古诗文原句填空。(8分)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如有神。诗歌中我们可以领略不一样的风景。马致远用“①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客路他乡的深秋晚景,李益用“回乐烽前沙似雪,②____________”勾勒出大漠边城的苍茫夜色;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饱满的真情,“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对友人深深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⑤____________”是李商隐对亲人浓浓的思念,“浊酒一杯家万里,⑥____________”是范仲淹渴望杀敌报国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诗歌中我们可以汲取思想的精华,在孔子的“⑦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中明白学习与思考的紧密关系,在孟子的“二者不可得兼,⑧____________”中懂得义的重要性。
二、综合性学习(共8分)
【材料一】诚信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应该做到讲求诚信,取信于民。子贡曾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在孔子看来,治理好国家的三大要素是充足的军备、充足的粮食和政治上民众的信任。《左传》以“信”为“国之宝”,为“民之所庇”。商鞅立木为信,一诺千金,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名扬后世。当今,党和国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诚信为政也是重要的内容,是新时代的要求。
【材料二】诚信是一种社会道德资源,是良性社会运行的基础。可以说,诚信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延续的一个重要基石。而在2023年对消费者一项调查中,有84.3%的受访者表示,在消费过程中遇到过商家不诚信经营的情况,尤其是“网络团购平台”“直播带货”等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从图一中显示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应该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材料三】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首先,做人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体现。“诚信奶奶”陈金英52岁创业,80岁欠债,90岁还清,她诚实守信的行为被传为佳话。其次,做人诚实守信,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人们常说“诚信者赢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没有诚信,人无以立身。现实中,面对利益的诱惑,总有一部分人把诚信抛至脑后,最终害人害己。只有时时处处讲诚信,才能赢得周围人的尊重。所以说,讲信誉、守信用是我们对自身的约束,也是他人对我们的期望。
4.根据【材料二】中图一的信息,在【材料二】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5.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们提倡诚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每空不超过15个字)(3分)
6.考试前好友小文发来消息说担心这次考试考砸,希望你在考试时给他一点“帮助”,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回复他的“求助”。(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