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160字。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2024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帮助别人……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弥补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
  恰逢学校开展“明德践行”主题活动月,班级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开展“学道德模范,树文明新风”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明德知德】
  第一组同学搜集了关于“德”的相关材料,请认真阅读,完成1~9题。(共24分)
  (一)道德
  “道”本义为道路。《说文》曰:“道,所行道也。”引申为规律和规则。所谓天道,大多指自然事物事实如何的规律,如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所谓人道,大多指社会行为应该如何之规zé,如《礼记》云:“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德”本义为得。《说文》曰:“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得即德也。”得到了什么呢?从“德”字的构形看,从直从心,心得正直。于是,“德”便引申为“品德”“道德品质”。那么,一个人的心怎样才能得到正直的品德?只有长期按照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行事。所以,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这里的“道”(即与“德”相结合因而受“德”限定的“道”,亦即“道德”的“道”)显然是指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而不是指事物事实如何的规律。因为一个人按照事实如何的规律行事,并不能得到正直的品德,只有按照应该如何的规范行事,才能得到正直的品德。因此,构成“道德”一词的“道”与“德”的词源含义也就是指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只不过“道”是外在规范,是未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而“德”则是内在规范,是已经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因此,任何规范,如“忠”“信”等,究竟是“道”还是“德”,只能看它们存在于何处——如果存在于个体心中,是个体的内在心理,那么它们就是“德”;如果存在于个体心外,是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那么它们就是“道”。所以,所谓道德,说到底,就是关于有利于或有害于社会与他人以及自己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简言之,亦即利害人己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
  (二)美德
  “美”本义为味美。《说文》曰:“美,甘也。”引申为美丽、好看。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
  美德是指那些美好的、高尚的品德,包括但不限于礼貌、忠诚、明智、节制、勇气、正义、慷慨、怜mǐn、仁慈、感激、谦虚、单纯、宽容、纯洁、温和、真诚、幽默、勤奋、坚韧不拔、积极的人生态度等等。在人格心理学内,美德的概念是指那些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攻击、力量、勇气、自信等。
  美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学习和感悟。在获取友谊、播撒情感的过程中,人们会逐渐领略到美德的存在,并且感受到它闪烁着的一种奇特美丽的光芒。美德是一种道德伦理学上的专用名词,也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内在的品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德的概念得到了深入的阐述。例如,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强调了礼貌的重要性,因为礼貌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道德素养的体现。
  现代社会中,______。例如,有的城市就开展了倡树美德健康生活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美德,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总的来说,美德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重要体现,它不仅仅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美德的敬畏和追求,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美德是对道德的超越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是在道德规则给出的标准之上,将会受到群体之中其他人的肯定与尊敬,相反,如果为追逐一己私利而损害别人的利益,这种置道德于不顾的恶劣行径,必然成为众矢之的,遭到批评甚至惩罚,而且因为受到排斥,他的利益最后也难以实现,《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是不讲道德者的必然结果。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将“道德”定义为对人的自私本能的超越。然而,我们也不应该对道德无限制地拔高,客观地看,“道德”构成人的社会行为的最低规范和起妈要求,它是人的行为的底线。道德之下的是不道德,若是恶行或者“恶德”,除了良心谴责、舆论声讨外,还可能被绳之以法;而在道德之上的行为是“美德”或称“义举”,美德是对道德道的超越,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理想状态和崇高境界。
  1.请你用正楷字抄写短文(二)中的名句“不学礼,无以立”。(1分)

  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1)美德并不是与生俱(A.jù B.jǜ)来的,而是后天的学习和感悟。(    )
  (2)这种置道德于不顾的恶(A.ě B.è)劣行径,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
  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1)规zé______ (2)怜mǐn______
  4.在短文(二)“______”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美德的确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B.美德应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C.道德应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D.美德仍然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5.短文(三)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