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70字。
《琵琶行》教案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4级“4+2”研究生(中文) 曲新凤
一教学目的:1 学习掌握把琵琶女被抛弃的不幸与诗人被排斥的悲剧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的写法,从有关人物的感叹和眼泪的背后了解这首长诗所包含的丰富社会内容。2 掌握长篇叙事诗缜密的结构和丰满的人物形象。3 学习诗人对琵琶女卓绝技艺的精彩描绘。
二教学时数: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音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表情达意的手段。我国是一个古老的音乐大国,音乐作品浩如烟海,但其中有一首琵琶曲,哀婉动人,流传千古,赚取了不知多少儿女的眼泪,引发了不知多少志士的慨叹。今天我们就来聆听这首精妙绝伦的琵琶曲,共同走进诗人白居易的心灵世界。学习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
介绍诗人情况:白居易,中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早年他怀抱“兼济天下”的志向,并努力实践“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人理应成为国家的栋梁。然而在残酷的封建社会现实面前,诗人的政治理想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遭受贬官。本文正是写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
找同学朗读序言,注意疑难地方,注意正音。
师:诗人在序言中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梗概及动机,那么故事的背景是怎样的?
(答:白居易因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皇帝,被贬江州司马。)
师:同学注意没有,诗人说他在外做官两年,淡泊安静,真的是这样吗?诗人为什么会对一个琵琶女的话深有感触“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并且做《琵琶行》赠送给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正文学习。
师:请同学朗读第一段,其他人思考: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为我们勾画出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幅图景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答: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江水、明月、枫叶、荻花,组成一幅秋夜送客图。感觉这幅图画有萧杀、清冷之感。)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幅画面是用以衬托诗人当时的心情的,政治上的失意,离别时的悲愁,对此萧条景色,致使主客双方都感到抑郁沉闷,但是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句在行文中的作用?
(答:点出琵琶,是全诗的引线;侧面描写琵琶女高超技艺,为其出场层层铺垫渲染。)
师:朗读第二段,思考: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琵琶女形象,在这一段中,描写了琵琶女的动作和神情,试分别找出这些语句,说说表现了怎样的性格和心理?
(答:“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神情的,琵琶女原是自我消遣,没想到招徕探问的人,使她欲言又止,迟疑不决,内心的矛盾斗争也颇激烈,然而知音难遇,盛情难却,他终于过船来了,恰合她已经脱籍从良作了商人妇的身份和处境。
“转轴拨弦”“低眉信手”“轻拢慢捻”描写动作的,既写从容自若的神态,又写出精湛娴熟的技艺。)
下面诗人以绝妙之笔描写绝妙之音的精彩片段,欣赏过程中同学思考这段描写的特色?
(答:凄美的琵琶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今天我们仍然徜徉于乐曲中。虽然我们听不到琵琶女的绝技,但我们眼前分明跳动着一群音符:我们看到了大珠小珠落入玉盘,看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