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60字。
6.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新诗究竟应该怎样发展?从根本上说,这个问题与新诗所从属的文化有关。我们认为,新诗所从属的文化,或者说它的文化根源,既不是中国古代诗所从属的古代文化即传统文化,也不是西方诗所从属的西方文化;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也不是这两种文化的结合。新诗所从属的文化,是由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关的异质因素发展、壮大而来的一种新文化,这就是中国现代文化。这种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异质,却与西方文化同质,因而受到后者的鼓励和诱导,并必然表现为对后者更多的借鉴和学习。当然,由于新诗所根源的文化与西方文化同质,它必然具有类似于西方诗的规律和特性。
②中国古代文化主要是体现伦理道德性质的德性文化,其主要以群体人本精神、中和精神、辩证精神以及更为根本的“天人合一”观念,决定和制约古代诗的各个方面。而中国古代诗各方面的规律和特性基本上不为中国新诗所具有,因为中国新诗已经不具有古代诗那样的文化根源。西方文化主要是体现科学理智性质的智性文化,它源于古希腊而延续至今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观念即“天人合一”观念的话,那么智性文化的核心观念则是主客二分观念,在主体方面,它发展出人本精神。智性文化的人本精神的特点在于它是个体本位的,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群体本位很不相同。这种个体人本精神决定了西方诗的情感主要是自我情感,其题材主要是内在心灵性题材,如爱情题材、哲理题材等。西方诗的另一大题材是宗教题材。由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感也富于个人心灵性,宗教题材与西方诗的个体人本精神和自我情感有吻合的一面。这大约是西方诗中宗教题材长盛不衰的一个原因。
③西方诗意象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明显地以真为基础(中国古代诗意象则以善为基础)。我们看到,西方坤的个体人本精神及相应的自我情感归根到底是基于智性文化的,是智性文化的求真精神在诗中的表现。就西方诗意象中的“意”与“原”的关系看,两者之间一般存在着“张力”。张力的意思指“意”显得并不为“象”本身所具有,而是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是诗人主观地加在“象”上的。这样的意象就往往是二重性的乃至多重性的,不像中国古代诗的意境那样是浑然融合、物我同一的。西方诗的两个突出手法是细致描写和赋形变形。描写可分为内在心理描写和外在物象描写,这种细致描写体现着西方智性文化根源上主客二分的两极性,这与中国古代诗对意象融合的整体性简约描写形成很大的反差。
④我们看到,上述西方诗歌诸方面的规律和特性基本上也为中国新诗所具有,那是因为中国新诗具有与西方诗歌类似的文化根源。
⑤中国新诗,从题材上看,重要的是最富于智性文化的个体人本精神和自我情感性质的题材,也就是爱情题材和哲理题材,并且从发展趋势看,这两种题材是日渐深广地展示着。此外,中国新诗在运用直觉、梦幻、
无意识等来发掘和表现诗人心理乃至生理上的独特感受方面,也类似西方诗,却与中国古代诗大不相同。这种情况在新诗中的现代主义诗中就
6.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新诗究竟应该怎样发展?从根本上说,这个问题与新诗所从属的文化有关。我们认为,新诗所从属的文化,或者说它的文化根源,既不是中国古代诗所从属的古代文化即传统文化,也不是西方诗所从属的西方文化;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也不是这两种文化的结合。新诗所从属的文化,是由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关的异质因素发展、壮大而来的一种新文化,这就是中国现代文化。这种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异质,却与西方文化同质,因而受到后者的鼓励和诱导,并必然表现为对后者更多的借鉴和学习。当然,由于新诗所根源的文化与西方文化同质,它必然具有类似于西方诗的规律和特性。
②中国古代文化主要是体现伦理道德性质的德性文化,其主要以群体人本精神、中和精神、辩证精神以及更为根本的“天人合一”观念,决定和制约古代诗的各个方面。而中国古代诗各方面的规律和特性基本上不为中国新诗所具有,因为中国新诗已经不具有古代诗那样的文化根源。西方文化主要是体现科学理智性质的智性文化,它源于古希腊而延续至今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观念即“天人合一”观念的话,那么智性文化的核心观念则是主客二分观念,在主体方面,它发展出人本精神。智性文化的人本精神的特点在于它是个体本位的,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群体本位很不相同。这种个体人本精神决定了西方诗的情感主要是自我情感,其题材主要是内在心灵性题材,如爱情题材、哲理题材等。西方诗的另一大题材是宗教题材。由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感也富于个人心灵性,宗教题材与西方诗的个体人本精神和自我情感有吻合的一面。这大约是西方诗中宗教题材长盛不衰的一个原因。
③西方诗意象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明显地以真为基础(中国古代诗意象则以善为基础)。我们看到,西方坤的个体人本精神及相应的自我情感归根到底是基于智性文化的,是智性文化的求真精神在诗中的表现。就西方诗意象中的“意”与“原”的关系看,两者之间一般存在着“张力”。张力的意思指“意”显得并不为“象”本身所具有,而是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是诗人主观地加在“象”上的。这样的意象就往往是二重性的乃至多重性的,不像中国古代诗的意境那样是浑然融合、物我同一的。西方诗的两个突出手法是细致描写和赋形变形。描写可分为内在心理描写和外在物象描写,这种细致描写体现着西方智性文化根源上主客二分的两极性,这与中国古代诗对意象融合的整体性简约描写形成很大的反差。
④我们看到,上述西方诗歌诸方面的规律和特性基本上也为中国新诗所具有,那是因为中国新诗具有与西方诗歌类似的文化根源。
⑤中国新诗,从题材上看,重要的是最富于智性文化的个体人本精神和自我情感性质的题材,也就是爱情题材和哲理题材,并且从发展趋势看,这两种题材是日渐深广地展示着。此外,中国新诗在运用直觉、梦幻、
无意识等来发掘和表现诗人心理乃至生理上的独特感受方面,也类似西方诗,却与中国古代诗大不相同。这种情况在新诗中的现代主义诗中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