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930字。

  16.1《阿房宫赋》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 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节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使六国各爱其人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B.窃怪天下之诸侯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C.藉之以蔽其西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D.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十二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辙的《六国论》紧扣“天下之势”,详细分析六国与秦争天下的得失,鞭辟入里。
  B.六国灭亡的重要原因,苏辙认为是六国“背盟败约”,杜牧认为是六国不“爱其人”。
  C.苏辙认为在韩、魏的交通要道构筑要塞就可以抗秦,进而可以庇护崤山以东的诸侯国。
  D.苏辙借范雎、商鞅的政治主张来佐证自己的见解,即韩、魏乃战略要地。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2)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