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560字。

  2024年初三二模考试  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1,2题13分)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物古迹(jī diàn)了亿万年人类的聪慧。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我们必须要把(níng jié)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这样,才能更好了解文化的精髓与魅力。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jī diàn_______________    ②níng jié_______________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精髓_______________    ②挫折_______________
  (3)在语段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 和                     B. 但                    C. 也                      D. 就
  (4)“谨”在《新华字典》里主要有两种解释:①谨慎,小心;②郑重地。文段中“谨记”的“谨”意思是什么?
  2. 阳光中学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填入文中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千年来,它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丰盈着我们的灵魂,砥砺着我们的情操。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珍爱汉字,写好汉字,传承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①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
  ②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③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
  ④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各种字体的发展演变
  A. ③④①②          B. ②③①④           C. ④②①③           D.③①④②
  (2)下面是三个班级的活动板报主题,你更欣赏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A.了不起的汉字文化
  B.深入汉字森林探寻文化之根
  C.“字”从遇见你
  (3)下面是一则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第二部分(3~20题57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8分)
  3.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古诗词典雅质朴,意蕴丰富,相同的物象承载着不同的情思。如“日”,是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所见壮丽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崔颢《黄鹤楼》中漂泊异乡之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月”,是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对友人思念关切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陆游《游山西村》中田园悠闲惬意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4分)
  【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饯别王十一①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②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③。
  【注释】①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②五湖:这里指太湖。③白苹: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4. 请发挥想象,描绘【乙】诗画线句子所呈现的画面。
  5. 古诗词中“泪”的意蕴丰富,请分析【甲】【乙】两诗中的“泪”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井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④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