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80字。
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峥嵘(不平凡、不寻常)岁月 指点(指责)江山 漫(遍布)江
B.浪遏(阻止)飞舟 岁月稠(多) 携来(到来)
C.恰(正值)同学少年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谁主(主宰)沉浮 粪土(粪和土)当年万户侯
二、情景默写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两句是: , 。
(2)《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 , 。
(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句子是 , 。
三、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物象。 ① ,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② 才是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或者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同是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个物象, ③ ,所以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还可以围绕某一物象作为联想的起点,营造出根本不存在世界上的东西。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双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B.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
C.火车特有的气息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
D.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创作要关注时代、有针对性。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6.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描写了生机勃勃的秋日美景,请依据材料分析诗人是如何对物象“鱼”进行艺术创造的。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