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350字。
第五单元 主题:乡土中国 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测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教考衔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农村人际关系从“乡土中国”到“新乡土中国”的变迁,从以“熟人”关系为中心的人际往来,到人际关系的“理性化”抉择,农村人际交往逐渐变得合理化与多样化。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中提到乡土社会是从熟悉到信任,乡人们从小依附在土地上,代代相传,“熟人”交往成为乡土社会的主要人际关系。“熟人社会”所构建的“熟人”下的“亲密社群”是建立在亲属的基础上。传统“乡土中国”宗族势力强盛,亲戚实际成为农村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亲戚之间互帮互助,实际构成了以“亲属”为中心的人脉圈子。费孝通认为:亲属是一种社会关系,家庭和氏族是两种根据亲属而组成的团体。亲属在婚姻与生育的双重限定下,人际交往更具有信任属性。随着传统乡土社会中宗族势力的退却,小农经济的瓦解,以“血缘”为中心的人际交往逐渐被取代,“理性化”的人际交往圈似乎成为当代人的主要抉择。21世纪以来,农村人际关系已经朝着理性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以朋友圈、同学圈、同事圈为中心的日常人际交往小圈子正取代“亲属圈”的地位。“理性化”的人际交往圈是基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抉择,是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做出的调整。“熟人”信任是建立在“乡土中国”中以血缘、地缘为人际交往的限制中,“理性化”抉择则是建立在“新乡土中国”中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中,二者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不同,导致人际交往圈不同。但“新乡土中国”的人际交往圈的范围更为广阔,在乡土中有以“熟人”信任、亲密为主的“熟人”亲属圈,在工作、学习中则有以同事、同学为中心的同事圈、朋友圈。
“乡土中国”是传统乡土社会的典型模式,农村人际关系主要以道德准则为标准,在“礼”的约束下,形成了乡土特色的人际交往关系。费孝通在《礼治秩序》一文中说道:“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陈规罢了。”“礼治”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用来维系社会、宗族秩序稳定的手段。法治思维则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党的十五大确定将“依法治国”纳入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开始加强法治建设。新时代以来,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因此,法治成为全社会所共同建设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石。“新乡土中国”就是基于“法治”建设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所形成,农村“法治”建设也迎来发展。当前,“法治”已融入到“三农”工作内,成为农村人际交往的准则之一,农民的法治思维显著提高。乡土社会随着时代变迁,农村人际交往从以“礼治”秩序为标准,到以法治思维为准绳。但“礼治”秩序并没有完全消退,而成为治理农村的重要手段之一,即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三治融合”体系,成为治理乡村社会的主要模式。“礼治”秩序作为一种道德约束力,对于乡村社会存在的“人情”关系,具有很强的约束效果。“法治”是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法律至上,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因此,在“乡土中国”与“新乡土中国”的历史背景下,两者皆具有时代特性,符合时代诉求。
(节选自唐金武、毕淑敏《从“乡土中国”到“新乡土中国”农村人际关系变迁探析》)
材料二: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和人情往来往往都是基于特定的血缘、姻缘和地缘关系而建立起来,并在具体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展开的。“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而这种规矩的来源是基于人们长期的关系维系和人情往来。
传统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费孝通先生所谓的“差序格局”基础上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随着农村人际关系从“乡土中国”到“新乡土中国”的变迁,农村人际交往正变得合理化与多样化。
B.亲戚之间的互帮互助,形成了强盛的传统宗族势力,实际构成了以“亲属”为中心的人脉圈子。
C.随着传统乡土社会中宗族势力的退却,“理性化”的人际交往圈已经成为了当代人的主要抉择。
D.在乡间村落中,逢年过节互赠礼品遵循“礼尚往来”的传统,而生产劳作中的合作互助则不然。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乡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数建立在血缘、婚姻、地缘的关系之上,其他情况相对少。
B.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社会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农民阶层分化,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
C.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才能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形态,部分实现共同群体的利益和现实需要。
D.“远亲不如近邻”,在乡村社会中,这体现地缘关系是乡村建立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从“乡土中国”到“新乡土中国”的变迁来论证“礼治”与“法治”结合的重要性。
B.材料二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传统乡村人际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
C.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用词比较严谨,没有武断下结论,这体现学问研究的严肃性和严谨性。
D.两则材料都引用了费孝通在论述乡土中国时的相关观点,这使得自己的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4.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农村人际关系变化的主要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差序格局”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添 乱
付卫星
老谭和老伴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已经相继成家了,女儿也有了男朋友。按说老谭应该松一口气,安享晚年生活了,可他觉得自己的“任务”还没完成,退休后又到一家私企打工,老伴则在家带孙子。
私企不比国有企业,活紧还累,老谭整天腰酸背痛的,有点吃不消,想打退堂鼓,却又舍不得那份工资。一分心,摔了跤,左手腕杵在地上,当时就肿了起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