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560字。

  14《黄冈竹楼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理解作者面对贬谪所表现出的方正高洁的气节、淡泊宁静的心态、豁达自适的胸怀。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体会文章清丽自然的语言风格。
  5、背诵课文,能理解默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诵读课文。
  2、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诵读中感受另一种文风——质朴、平易。
  教学难点
  1、文章巧妙的构思。
  2、其构思对思路的逐层深化,对主旨的逐步揭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学习提示
  以山水排遣内心孤寂,在山水中寄寓人生理想,往往是古代文人创作山水诗文的命意所在。这篇记文是王禹偁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被贬为黄州刺史时所写。作者通过描写新建的小竹楼,以及自己在竹楼上所欣赏到的自然风光,竹楼与周围环境的谐和一致,抒发了自己高洁的精神追求,同时寄托了身世浮沉的感慨。文章托物言志,寄兴深远,诵读时注意体会文中所写景物中蕴含的感情。
  士大夫精神是传统文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路上,长期涵养形成的精神品质。以对道义的追求为人生最高追求,面对世俗的权力、金钱、欲望决不苟取,修身进德,淡泊名利,清廉自守。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反映士大夫精神操守的文章。诵读文章,注意体会作者对道义的坚守。可以将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读,体会几位作者在精神、情志上的相通之处。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评价说:“冷淡萧疏,无意于安排措置,而自得之于景象之外,可以上追柳州得意诸记。起结摇曳生情,更觉蕴藉。”(《古文观止》)这篇文章文字清丽,平易晓畅,全文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层次分明,宜细细体味。
  一、导入新课
  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富丽堂皇的阿房宫,黄冈城边简陋的小竹楼。这些都曾引起文人墨客的身世之叹,时代之慨。
  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人俗不可医。”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千古以来文人雅士,多乐以竹为对象吟诗作文作曲绘画,表现狷介人格,展露隐逸意趣。王禹偁被贬黄州,而其地多竹,这就自然地使他借竹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叹。
  二、作者介绍
  王禹偁(chēng)(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