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8270字。
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 (5分)
(1)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情景。
(2)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贾谊《过秦论》)
(3)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指出《离骚》兼有《国风》“ ”和《小雅》“ ”的特点。
2.按要求做答。 (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
有些中国读者总是喜欢指责中文“进化”一词不能准确表现达尔文的原意,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生物的演变是有方向的,是向着所谓更高级的方向“进化”的。 。 , , , , 。所以“进化”要比“演化”更贴近达尔文的原意,也更符合进化论发展的认知。
①也是“进化”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②事实上生物的演变确实给地球带来了多样化的可能性
③而“演化”这个词根本无法看到生态学上的意义
④这是生态系统的内在需求
⑤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总量与复杂度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⑥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可能退化,也可能更复杂
A.④①②⑥⑤③ B.⑥③④①②⑤ C.⑥②④①③⑤ D.②⑥⑤④①③
(2)以上语段摘自知识读物《其实你不懂进化论》中的一章,下列章节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 ( )。 (2分)
A.《生命起源的探索》 B.《物种起源的逻辑》
C.《适者生存的误区》 D.《物种灭绝的解释》
1
二 阅 读 (70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第3-7题。 (16分)
材料一:
①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