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70字。
20 谈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语言运用: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
思维能力:理清文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培养独立思考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审美创造: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一个方形桌面有四个角,切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预设:4-1=3;4-1=4;4-1=5。
小结:角度不同,答案不同。
二、预习检测
1.走近作者
【罗迦•费•因格】(1948年~),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写作背景
许多人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的思维模式,只知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还有许多人以为搞发明和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不相信自己也能有所发明和创造,结果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作者想要说明,普通人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也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
3.字词积累(见ppt)
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预设: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通过对一道图形分类选择题的多角度分析,引出“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第二部分(4—12)分析问题。具体阐述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及有无创造性思维的人的区别。
第三部分(13)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2.阅读课文1-4段,思考: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个观点的?
(3)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或者坏处?
预设: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画出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用问题引出观点,结合问题讲道理。
(3)好处:新颖别致,使抽象的议论显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坏处:太长,有些喧宾夺主,可以精简一下。
目标导学三:合作探究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那么怎样才积极寻求到第二种答案,或者说怎样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方法呢?
预设: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2.针对创造性的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预设:
①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②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