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600字。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2024.07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尚书》《左传》《国语》《国策》等书,与《史记》同为历史散文,都是以已经发生的历史现象为叙述对象,是所谓“以文运事”。这一特点,与“因文生事”的虚构作品不同,不能“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金圣叹语)。历史现象本身是宏大辽阔、浩瀚无垠的,任何史书都无法再现无限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本身。任何历史都只能是人心中的历史。历史学家在运用语言叙述历史现象的时候,都首先必须按照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对历史现象进行重新整理。这种整理工作,主要就表现在对历史现象的选择上。先秦史传散文与《史记》虽然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叙述对象,但它们选择的侧重点却大不相同:前者重在叙事,而后者则重在写人。
  人们常说:又学是人学。其实,历史又何尝不是人学!只不过在《史记》之前,人在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没有被完全确认罢了。
  先秦史传重在记事,人物几乎沦为事件的附庸,某个人物在书中是否出现,何时出现.他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完全取决于作者所要记载的事件,“以事取人”的倾向十分明显。
  与此相反,《史记》人物纪传恰恰是“以人取事”。在这里,事件必须服从于作者写人的需要。《史记》采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形式,不单单是一个史料选择角度改变、叙述重心转移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深邃的目光。《尚书》《左传》《国语》《国策》或偏重叙事,或偏重记言,从一定程度来说,它们所注重的仍然是对客观现象、外在情况的实录,而司马迁则透过历史的表象,看到了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他所采用的纪传体,“以无数个人传记之集合体成一史”。以人录事,通过记述历史人物的活动来反映历史的变化,来说明和判断历史,这无疑表现出历史观的巨大进步。因为所谓历史,其实就是人的活动的总和。浮在历史表面的,也许是一些具体的事件,但真正推动历史的却是人。《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将有关的历史事件进行分解、组合,归入某一人物的传记之中,从而由许多人物传记构成一代全史,正是有意识地突出了人的活动和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整部《史记》,太史公反复强调人对于国家兴亡、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天子王侯,将相大臣,乃至庶民百姓,都对国家治乱存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史记》各篇和《自序》对此曾反复致意。尧、舜、禹、汤、文、武,桀、纣、幽、厉,或兴国,或亡身,太史公也反复告诫人们要牢牢记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作者对人的主体作用的确认,是纪传体得以产生的深层原因。
  纪传体的创造,使人物第一次占据了作品的中心地位,反映出作者“写人”的自觉意识,而以写人为目的的叙述模式一经形成,又反过来要求作者以人物为中心来选取、提炼和组织材料,表现人物。纪传体形式的确立,第一次找到了文学和史学的契合点,使史学更加贴近作为“人学”的文学。
  (摘编自赵生群《<史记>导论》)
  材料二:
  编年体的书,最大的麻烦就是一年之中,互不相干的事太多,而一个人、一件事的首尾因果,又往往隔得非常远。看到某事的起因,往往要看几十页毫不相干的内容,才能看到此事的后续。
  譬如说,《左传》里,伍子胥的曾祖父伍参,第.一次出现是宣公十二年(前597年),第二次提到他的名字,则是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中间整整隔了五十年。伍子胥本人,则是昭公二十年(前522年)登场亮相,到昭公三十年(前512年)再次出现,前后间隔也有十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尚书》《左传》等先秦史传散文在记述人物时以事件为核心,人物几乎沦为事件的附庸,缺乏个性特点。
  B.《史记》之前的史书只注重客观现象和外在情况的实录,忽视了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
  C.私家撰写的史书不见得靠谱,专业的史官编著的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也不可能完全如实地记录历史原貌。
  D.与编年体史书《左传》相比,《史记》集中、准确地呈现了伍子胥一家的事迹,有更强的可读性和文学性。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借鉴纪传体写法,集中笔墨写林冲走向反抗道路的过程,强调了人对于国家兴亡、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B.后代史家有的把分散在《左传》中的事迹提取出来,以人物为单位分类编撰成书,这有助于读者清晰地把握《左传》的相关内容。
  C.非专业史官进行纪传体写作,如果先介绍人物基本信息,再选取若干典型事件进行排序和叙述,就可以完成一篇出色的人物传记。
  D.编年体史书采用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历史的做法,虽有助于避免一些错误,但无法展现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的一面,缺乏艺术感染力。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纪传体史书的腔调”的一项是(3分)(    )
  A.柴进指着道:“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今在此间一年也。”(《水浒传》)
  B.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三国演义》)
  C.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聊斋志异•促织》)
  D.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红楼梦》)
  4.请根据材料分析纪传体对小说创作的影响。(4分)
  5.两则材料在论述纪传体时,各具语言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青枝绿叶(节选)  刘绍棠
  天麻麻亮,睡在房檐下的李满囤,早就醒过来。他伸起胳膊,敲着窗棂,吆喝他老婆:“起!”满囤嫂披上褂子,揉着眼睛,嘟念着:“谁像咱家,脸不洗饭不吃,披星戴月就下地,人家春果他们……”满圆说:“你就会说泄气话,这时劳累劳累,看秋天咱那庄稼!春果他们眼下是挺欢热,鸡多不下蛋,不定搞出什么名堂!”满囤嫂还想说两句,满囤说:“走吧!亲娘总是疼亲儿,自己耕种顶牢靠。”说着,就直奔河边那五亩棉花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