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780字。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4.7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50年某个夏天的午后,伟大的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与他的朋友爱德华•泰勒、埃米尔•康佩斯基、赫伯特•约克共进午餐,其间他们做了一个关于宜居星球的计算。他们的结论是:即使生命是一个罕见的偶然事件,星系也足够大,它还是很可能存在的。谈话继续进行,费米却一反常态地沉默了好长时间。突然,他向另外三个人吼道:“其他人在哪里?”这有时被称为“费米悖论”,给天体生物学带来了一个挑战:生命应该出现在某处,但我们从未发现。
我记得我小时候看的第一部电影是伦纳德•尼莫伊执导的杰作《星际迷航4:抢救未来》,电影中“进取号”星舰的全体船员进行了时间旅行,回到20世纪80年代的旧金山营救座头鲸,从而与一个只能跟鲸鱼对话的外星人探测器交流。请认真对待!这是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直到今天,《星际迷航》仍然是我最喜欢的系列电影,它总是因为描述了外星生命的奇异形式而令人着迷。例如,在剧集《索利安人的网》中,“进取号”船员遇到了一个完全由水晶构成的物种。但是,《星际迷航》这样的电影凸显了我们在想象外星实体时所面临的概念困难。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如此多样,所以很难推断其他地方会发生什么。也许外星人正在拜访我们,只是我们还没有认出他们。为了切实地解决外星生命的问题,我们必须有点悲观,绝对有可能存在我们无法认识的奇怪生命,但在科学上,我们只能做出谨慎的评论。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评估我们所知道的生命可能性,然后才能考虑我们所不知道的生命。
生命是什么?在1994年的一次会议上,NASA(美国宇航局)就生命的定义达成一致,认为生命是“一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并且可以自我维持的化学体系”,这一定义被大多数天体生物学家认可。“化学体系”把我们的定义缩小为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东西。而“达尔文进化论”则主张,这些化学结构有足够的复杂性来储存和传递信息。因此,生命从本质上来说可以归结为一种复杂的化学,使得我们可以合理地猜测应该寻找怎样的行星或卫星。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有正确组成成分的地方。有一个好消息: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分子组成——大部分是组成蛋白质(构成细胞的成分)的氨基酸和组成DNA(构成蛋白质的指令)的核苷酸碱基,而这些成分并不是地球特有的。我们已经观察到遥远星云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碱基,发现它们被困在坠落的陨石之中。其次,生命很可能形成于一系列潜在的化学起始点,所以我们只需要确保一颗行星具备发生反应的合适条件。岩石、金属和晶体这样的固态化学体系很可能已经出局了,因为它们的原子被固定在刚性的晶格之中,无法移动,很难发生相互作用。相比之下,气体面临着相反的问题,由于粒子是无序的,无法长时间接触,所以无法进行复杂的反应。要想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分子必须是可移动的,而且离得
1.下列对材料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费米悖论,理论推算应该有外星生命,即使是偶然的,但是实际上人类又没有发现外星生命存在。
B.《星际迷航》,系列科幻电影,描述的外星生命实体形式奇异,暗示了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C.生命,美国宇航局从生物与化学的角度进行定义,这个定义为人类寻找外星生命提供了新思路。
D.宜居带,行星与恒星保持的特定运行距离,这段距离上的行星能够以合适的温度维持液态水的存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涉及外星生命的形式,“我们只能做出谨慎的评论”,意思是,对外星生命是否存在,地球人仍不确定。
B.如果一颗行星具备组成生命的物质,而且发生反应的条件合适,那么就有可能存在生命。
C.外星人可以通过探测地球上的氧气与地球发射的无线电的方式来认识太阳系,并进而找到地球人。
D.人类向太空发射了包含人类信息的探测器,意在寻找外星文明,同时,也希望外星文明找到地球。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段落之间联系严密,逻辑性强,除第一段外,每一段的段尾句和下一段的段首句语意勾连。
B.作者喜欢《星际迷航》等科幻电影,他希望人们能认真对待电影中的情景,也许电影的描述是真的。
C.论述液态物质对生命的重要性时,作者使用了排除法,固态化学体系和气体没有产生生命的可能。
D.文章多处使用设问的手法,能够启发读者对探访外星文明的思考,使文章的表述有波澜,有变化。
4.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他的小说《三体》中提出“黑暗森林法则”:一旦某个宇宙文明被发现,就必然遭到其他宇宙文明的打击。本文作者的观点是否与“黑暗森林法则”一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5.本文作者是一位科学老师,他的科普作品语言具有一种亲和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迅速消失的一切
李娟
为了让羊多吃一点,走远一些,居麻每次放羊总是天黑透了才回来。等回到家,冻成了一截木头的居麻,一碗接一碗木然地喝茶,半天不吭声。这一天,尤其地冷,哪怕紧傍着炉火,呼吸间仍是浓重的白气。后来,这家伙大约缓过来了,突然俯身过来扯着我的外套袖子,开口道:“是新衣服吗?”我说:“不,穿了五年了。”他便非常吃惊的样子,啧啧不已。
然后他又扯着自己身上半旧的军便装说:“这个嘛,两千,十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