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990字。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上“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情感、信仰、文化、身份认同的表达系统。中国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积淀着民族精神的符号基因。在当代语境下,文化遗产的复杂性已远远超越了物质形态的去留、新旧层面的讨论,直指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化遗产饱含着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与魅力,尤其在社会的现代性发展道路上显示出更重要的文化意义,从而又蕴藏着被赋予新的社会功能的巨大潜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遗产保护与价值彰显相结合,从理念到方法上始终表现出重保护传承轻价值发挥的倾向。出现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西方文化遗产特性与审美崇尚、价值取向不同,导致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认知和实践规范形成了差异。就传统审美崇尚与价值取向来说,中国人崇尚“美即是善”,核心思想是“尚善”,主张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强调曲线与含蓄美;西方则认为“美是和谐与比例”,核心思想在于“求真”,主张征服自然、优胜劣汰,强调规模与平直。以善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教化、尚伦理,而以真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科学、尚真理。在两种不同哲学思想的引导下,中国人更看重整体的和谐,注重意义的传承;西方则更看重个体的独特,注重信息的可读。受此影响,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人偏重整体风格、人文环境与意义传承,尤其注重遗产的象征意义。长期以来,我国文化遗产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现存样态。至于如何促进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从形式到内容的发展创新,始终未能受到高度重视并被付诸行动。
(摘编自李颖科、程圩《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与路径》)
材料二:
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润物无声中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提升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素养。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今,越来越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拥有特定文化遗产内涵和庞大馆藏文物体系的故宫博物院,发挥着国家重点博物馆
在做好美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早在1925年正式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指出,文化遗产的创造主体是国家和民族,表现形式是精神形态的,它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
B. 材料一认为,中西方审美崇尚、价值取向的差异,形成了我国更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这一倾向。
C.材料二认为,文化遗产在推动美育、赓续传承民族精神血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
D. 材料一和材料二关注的都是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的发展创新问题,材料一态度悲观,材料二则较乐观。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对新时期美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使美育更具活力。
B. 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发挥着国家重点博物馆在美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C. 中华美育的对象是以青少年为主的人民大众,中华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加强遗产保护。
D. 《清明上河图》文化主题校园展,有助于推进博物馆、美术馆等成为中华美育大课堂。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第二段,使用对比的方法阐明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不同的审美崇尚、价值取向及造成的影响。
B. 材料二的主体部分依照着由主到次的顺序,一一展示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开展美育的多样化举措。
C. 不同于材料二,材料一在展开论述之前,先界定了主要论述对象的含义,以此来建立自己的论述框架。
D. 相对于材料一的以理论分析见长,材料二广泛列举实例和数据,便于论述文化遗产丰硕的美育实绩。
4. 材料一认为,在传统审美崇尚与价值取向方面,中西方存在种种差异。请从下列两组材料中任选一组,对此加以阐释。(4分)
①《边城》(沈从文)与《老人与海》(海明威)
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与《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
5. 在“促进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从形式到内容的发展创新”这一问题上,材料二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灯调•栽花篇 刘庆邦
春三月,山沟里的杏花开了,山顶还是寒凝冰封。淡淡的花香在山间弥漫,苦吟吟的,甜丝丝的。竹子得到春的消息,仿佛已等不及春风的吹拂,它们自己弹起竹梢,把上面的残雪弹落,任破碎的雪块儿纷纷落在竹林根部的地上。
这天一大早,向家明从市里乘车,往一个叫高远村的山村赶。车是向家明所在单位的一辆公用越野车,车的一侧书有人民检察院红色字样,车顶安有警灯。这是检察院的领导特意给向家明派的一辆专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