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530字。

  北京市朝阳区2023 ~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选用)
  2024.7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10页。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2.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 分)
  语文学习小组开展“古韵今风话民俗”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任务。
  1.下面文段是小组成员撰写的活动前言。阅读文段,完成(1)(2)题。(共3分)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蕴含着乡土情、文化味,弥曼着烟火气。说起民俗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它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民俗异彩纷呈。壮观的查干湖冬捕、喧腾的西北社火、精美的泉州簪花等,无一不是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中生动的一笔。让我们一起话古谈今,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1)请用正楷字书写本次活动的主题“古韵今风话民俗”。(1分)
  (2)小组成员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表达的是“充满”的意思,所以“弥曼”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探索事物的由来”的意思,所以“追溯”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喧闹沸腾”的意思,所以“喧腾”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灿烂美丽”的意思,所以“绚丽”一词中有错字。
  2.下面是“民俗推荐”小组收集的材料。阅读材料,完成(1)(2)题。(共4分)
  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的民间传统烟火表演艺术,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表演时,打铁花师傅目空一切,用特制的木板将1600℃左右的铁水击打到高空。随着砰砰的声音,铁水在空中迅速崩裂开来,如火树银花,瞬息万变。近看如天女散花,远观似流星点点,火光映天,令人叹为观止。绽放的铁花寓意兴旺发达,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看表演的人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猛烈的击打、壮阔的升腾、浪漫的绽放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1)你检查材料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目空一切         B.瞬息万变          C.叹为观止         D.川流不息
  (2)下面是对打铁花场景的描写。请你根据语境,结合上面的材料,在横线上仿写句子。(2分)
  一打起来就震撼了,璀璨了,夺目了!万千个被击打出的铁花,如万千只闪着光亮的萤火虫,在空中欢快地飞舞。雷鸣一样,是击打的声音;火树一样,是升腾的铁水;       ,      。豫晋大地上,爆出一场多么猛烈、多么壮阔、多么浪漫的表演哇——打铁花!下面是“民俗动态”小组找来的一段文字。阅读文段,完成(1)(2)题。(共4分)
  从春节期间潮汕英歌舞走向世界,到云南泼水节火爆全网,全国各地的民俗活动此起彼伏,热火朝天。其中,剪纸、织锦等古风浓郁的活动,提醒了人们对民俗的美好记忆。随着时代发展,许多新元素融入传统民俗,如趣味性强【甲】传播范围广的短视频。这使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逐渐成为大众关注并传播的文化风潮。民俗是历史的,也是当下的;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乙】是历史积淀的反映,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因此,民俗旺盛的生命力离不开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
  (1)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2分)
  (2)在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4.活动结束,有同学为此拟写了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如何填写。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岁月泼墨 ①  ,历史积淀,  ②  ;
  时序挥毫诵流年, ③  ,古韵生新篇。
  A.①绘成画     ②民风润无声      ③文化传承
  B.①绘成画     ②民俗焕光彩      ③灿烂文化
  C.①凝画卷     ②民俗焕光彩      ③文化传承
  D.①凝画卷     ②民风润无声      ③灿烂文化
  二、古诗文阅读(共22分)
  (一)默写,完成5-8题。(共6分)
  5.关关雎鸠,      。(《关雎》)(1分)
  6.        ,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1分)
  7.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
  8.在古代文人的眼中,自然景物是带着诗意与美感的,如“蒹葭萋萋,  ①   ”,再如“  ②  ,  ③  ”。(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3 分)
  (二)阅读《卖炭翁》,完成9-11题。(共9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