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780字。

  2024年春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有两大主要因素决定了你什么时候想睡觉,什么时候想醒来。第一个因素,是你大脑深处的24小时生物钟发射出的信号。生物钟会制造出循环的昼夜节律,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第二个因素,是一种在你的大脑中积聚的化学物质,会制造出“睡眠压力”。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决定了你白天的清醒和专注程度,晚上感到疲倦并准备上床睡觉的时间,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会睡得多好。
  对于白天活动的昼行性物种(比如人类)来说,昼夜节律会在白天激活大脑和身体的许多机制,使你保持清醒和警觉。这些过程会在夜间逐渐变得低缓,从而消除产生警觉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类显示出一种固定的24小时作息模式,每个人各自的高峰和低谷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在白天很早的时候就达到清醒状态的高峰,而睡眠的低谷也在入夜后早早到来。这些都是“晨型人”,大约占总人口数的40%。另一些人则是“夜型人”,约占人口总数的30%。他们更喜欢很晚入睡,第二天上午很晚才起,甚至下午才起床。
  24小时生物时钟坐落在大脑中央一处被称为“视交叉上核”的地方。你的视交叉上核通过一个叫作褪黑激素的循环信使,将它的日夜反复的信号传递给你的大脑和身体。褪黑激素的作用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扩音器,向大脑和身体大声喊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天黑啦,天黑啦!”这时,我们就收到了一份进入夜间的通知,也就是一个着手安排睡眠时间的生物命令。但是褪黑激素对睡眠本身的形成几乎不产生影响。请把睡眠看作是奥运会上的100米赛跑。褪黑激素就是负责下令“选手们,各就各位”,然后打响发令枪开始比赛的计时员。当比赛(即睡眠)开始,计时员(褪黑激素)会控制比赛何时开始,但不会参与进去。
  你的24小时昼夜节律是决定清醒和睡眠的两个因素之一,第二个因素是睡眠压力。此时此刻,一种叫作腺苷的化学物质正在你的大脑中逐渐积累。它会随着每一分钟的流逝而不断增加。你醒着的时间越久,腺苷就会积累得越多。大脑中腺苷增加的一个后果就是人们越来越渴望睡眠,这就是所谓的睡眠压力。高浓度的腺苷可以通过一种巧妙的双重作用效果来降低大脑中促醒区域的“体积”,同时调高睡眠诱导区域的比例。由于这种化学睡眠压力,当腺苷浓度达到峰值时,不可抗拒的睡眠欲望就会占据上风。在清醒12~16个小时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然而,你可以通过使用一种让你感觉更加警觉和清醒的化学物质来人为地降低腺苷的睡眠信号:咖啡因。在大脑中,咖啡因与腺苷对抗,通过霸占腺苷的结合位点——受体,来发挥作用。一旦咖啡因与这些受体结合,它并不会像腺苷那样刺激受体来使你产生困意。相反,它会阻塞并有效地抑制受体,起到掩蔽剂的作用。这就相当于用手指堵住耳朵来隔绝声音。通过胁迫和占据这些受体,咖啡因阻断了腺苷向大脑正常传递的困觉信号。结果是:尽管腺苷水平高到正常情况下足以让你入睡,咖啡因还是会诱使你感觉十分清醒。如果你想通过喝咖啡在深夜保持清醒,那么等到肝脏清除掉你体内所有的咖啡因之后,你就要准备好接受一个恼人的后果,即人们常说的“咖啡因崩溃”现象。就像一个玩具机器人的电量耗尽一样,你的精力水平会直线下降。你会觉得很难再去集中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大脑中央的视交叉上核发出信号制造的昼夜节律会规律性循环,进而影响到人体何时睡觉何时清醒。
  B.褪黑激素是人身体视交叉上核上的“信使”,可以向身体和大脑传递睡眠信号,但无法介入睡眠过程。
  C.睡眠压力来自腺苷,我们大多数人在清醒12~16个小时后体内会积累高浓度的腺苷,进而产生倦意。
  D.咖啡因和腺苷作用不同,咖啡因可以通过抢占受体阻止腺苷向大脑正常传递困觉信号,使人保持清醒。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视交叉上核的24小时昼夜节律和腺苷产生的睡眠压力信号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由此可以推测二者在影响睡眠状态时有可能不完全同步。
  B.根据图示,大多数健康成年人的昼夜节律激活信号会在午后达到顶峰,因此午后比傍晚更适宜进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
  C.在肝脏清除掉所有咖啡因之后,人体会出现“咖啡因崩溃”现象,可知咖啡因摄入量的多少会影响我们对困觉信号的感知。
  D.图1从左到右的48小时内,实线和虚线会在早上7点实现交汇,因此一个正常成年人的最佳起床时间应为7点。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35岁以后,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量会明显下降,平均每10年降低10%~15%。
  B.为保证身体褪黑激素正常分泌,医生建议睡前半小时尽量不接触电子产品。
  C.《生命时报》近日发布公众科普文章——《褪黑素是怎么把你“哄”睡的?》。
  D.长期服用褪黑激素可能会导致自身激素分泌量减少,因此不建议长期服用。
  4.根据原文相关内容,对图1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据图可以描述48小时内人体中昼夜节律和睡眠驱动的交互作用。
  B.睡眠阶段,睡眠驱动渐弱,清醒驱动整体渐强,二者最终交汇。
  C.早上8点,人体保持清醒和警觉的欲望较为强烈,精力充沛。
  D.该图展现了昼夜节律和睡眠压力的变化过程,不反映睡眠质量情况。
  5.你也许曾经有过“开夜车”的经历——在整晚不入睡的情况下,却仍能够在第二天表现出亢奋状态,图2展现了人体睡眠被剥夺时的波动情况,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图2解释这一现象。(6分)
  图2  睡眠剥夺时的波动
  (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邻居们   老舍
  ①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他清清楚楚地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像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