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700字。
2023-2024-2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说明: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所有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5 小题。
材料一:
打开购物 APP,想买的东西从推荐商品中就能快速找到;浏览新闻或短视频时,总能收 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推荐;选择餐馆时,在 APP 点开美食栏目就能看到推荐排行榜……作为 消费者,很多人对这些体验并不陌生。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涵盖网络购物、交通出行、 旅游住宿、订餐外卖等多个领域的算法应用日渐普及,影响着用户的消费决策乃至日常生活。
一般来讲,算法是一种技术手段,即互联网平台借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使用习惯等大 数据,实现用户需求和服务的快速精确匹配,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成本,为消费者 提供更为丰富、更易获取的产品和服务,让社会运行更加高效。同时,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因 算法不当应用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比如过度采集用户信息侵犯个人隐私、大数据杀熟、 不当操纵流量分配干预平台商家经营等。这些做法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 平交易权,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平台和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摘自尹双红《让算法应用规范起来》)
材料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算法技术的产生适逢其时,算法推荐正在信息传播中大显身手。但 是,算法既可用来计算,也可用来算计。如果算法被利益所绑架,就会沦为对用户的算计。 一些新媒体或机构,或是出于对算法技术的过度迷信,或是出于对市场利益的盲目追逐,在 所谓“用户至上”的名义下,对信息不加辨别、缺乏分析,用算法推荐全方位“讨好”受众, 甚至迎合某些受众的低级趣味,这就会产生严重后果。一是算法的迎合式
1.下列关于“算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算法这种技术手段能快速精确匹配用户需求,降低信息传播获取成本,提供更丰富、更 易获取的产品和服务,让社会运行更高效。
B.信息把关由人转向算法技术后,由于自身具有不正确的价值观,算法在内容的提取、匹 配、推送过程中,就会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C.当前算法的普遍逻辑只是把信息的特征进行提取并匹配用户偏好然后进行推送,这种迎 合、讨好式的算法推荐,会产生严重后果。
D.算法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算法推荐正在信息传播中大显身手。但在我国新闻舆论工作 中,占据关键、核心位置的仍然应该是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对信息不加辨别、分析,用算法推荐全方位“讨好”受众,甚至迎合某些受众的低级趣 味,这种价值观的实质就是“用户想看的”和“流量最大化”。
B.开发和运用算法的人具有主体责任意识是一个前提条件,当开发和运用算法的人有了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意识,主流价值观就能与算法有机统一起来。
C.人机相较,人的价值观是优势。所以在新闻信息生产和传播中,信息的抓取、汇聚、分 类、排序等工作不能交给计算机来处理,仍然应该由人来完成。
D.企业做得越大,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就越大,也就越能代表主流价值观,公众对企业这 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其监管强度也越大。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算法不当应用而侵害消费者权益一项是( )(3 分)
A.在某搜索网站上输入关键词,出现大量相关信息,但有些信息需要付费才能查看使用。
B.在购物 APP 搜过一款相机后,主页上不断推荐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C.下班后对着手机看短视频,刷完一个,平台马上自动推送同类视频,内容不停地更新。
D.分别用高级和普通会员账号在某电商买同款商品,结果高级会员账号支付的价格更高。
4.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 分)
5.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如何把好新闻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方向盘”。(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黄河晋陕大峡谷
贾平凹
别的江河,就是某某江,某某河,黄河却称之为天下黄河。它诞生在巴颜喀拉山下,少 年游荡于青藏寒地,而当知道了遥远的东南有大海,便掉头大行,经过了黄土高原,这就是 晋陕大峡谷。
世上的路首先是水走出来的。黄河深刻出了大峡谷,大峡谷又将它束缚其中。越是束缚 越使最柔软的水坚硬如铁。①它奋斗,呐喊,暴躁,充满戾气,生长和完成着自己的青春, 囫囵的黄土高原也从此一分为二,一半给了陕西,一半给了山西。
两岸隔绝,竟然是东边岸高耸了,西边岸低落;西边岸高耸了,东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