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690字。
乌鲁木齐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范围:选择性必修中册选择性必修下册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奥尔特曼被誉为“ChatGPT之父”。2022年11月,OpenAI推出大语言模型ChatGPT,掀起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近日在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上,奥尔特曼发表了哪些关于人工智能的最新观点?
人工智能会降低我们对彼此的关注吗?
1997年,当IBM公司研制的人工智能系统“深蓝”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时,有评论员预测“这将是国际象棋的终结”,此后没有人会再费心看棋或下棋。
但时至今日,“我们仍对人类所做的事情非常感兴趣,几乎没人观看两个人工智能对弈,”奥尔特曼说,他在读完自己喜欢的书后,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作者的生活,“我想感受到与那个引起我共鸣的人之间的联系”。
奥尔特曼说,人类始终在获得更好的工具,但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今天我们仍然非常关注彼此”。
需要担心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吗?
奥尔特曼认为,人工智能将对人类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令人难以置信的生产力工具”,但尚未以经济学家担心的规模取代工作岗位。
人类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奥尔特曼以自己为例说,“我并不是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我的角色是弄清楚我们将做些什么,然后与其他人合作并实现目标。”他认为,未来,人类将在更高的抽象层次工作,也将获得更多能力。
比技术更难的问题……
奥尔特曼指出,对人工智能进行“迭代部署”意味着社会可以逐渐习惯这项技术,并让“我们的机构有时间展开讨论,以弄清楚如何监管”。
奥尔特曼认为,GPT-3和GPT-4在对价值观保持一致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他认为,比技术更难的问题是:谁来决定这些价值观、默认价值观是什么、界限是什么?它在不同国家如何运作?用它可以做什么以及不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他说。
(新华社《“ChatGPT之父”关于人工智能有哪些新观点》,有删改)
材料二:
近日,“多所高校规范大学生用AI写论文”的新闻上了热搜。据媒体报道,今年毕业季不少国内高校先后发文,就“学生如何在毕业论文中使用生成式AI”“AI代写在论文中的比例”等问题作出规范。
湖北大学本科生院2024年4月10日发布通知,宣布在本科
1. 下列对奥尔特曼观点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在不断获得更好的工具,人工智能是人类获得的一种工具,人们并不会因此降低对彼此的关注。
B. 人工智能虽然对人类工作产生巨大影响,但不会规模化地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人们无需过多担心。
C. 人工智能促使人类思考自己将做什么,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人类在更高的抽象层次工作,去获得更多能力。
D. 面对人工智能的迭代更新,人类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对其进行监管,为其确定正确的价值观,厘定价值边界。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文写作可以视之为特殊的考试,能写作论文表明写作者已学习掌握了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公共知识,并能创造出新的知识。
B. GPT-4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无往不利,显示目前AI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只会死记硬背、只能掌握已有公共知识的学生。
C. 美国沃顿商学院伊桑•莫利克教授要求学生必须用AI写作业,显示了中西方大学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和观念的不同。
D. 目前AI对人类传统意义上知识传承与知识生产的模式已经形成了挑战,写论文与评论文的人要适应这种挑战,否则将落入在知识传承上“连AI都不如”的窘境。
3. 下列同学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与运用,跟材料的主张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王同学在论文创作中使用AI来搜集文献、处理数据。
B. 李同学在运用AI协助写作时,主动识别并处理AI生成的错误信息。
C. 赵同学起草了一份倡议,呼吁同学们“理智并清醒地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局限性”。
D. 徐同学运用AI生成论文观点,修改、完善相关论据。
4. 在AI对人类传统意义上知识传承与知识生产的模式形成挑战的背景下,大学生和高校应该如何合理应对?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现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李飞飞教授认为,“人应当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雪山大地(节选)
杨志军
年轻藏族人递过来一封信,母亲看了信就有些泪汪汪的,上前摸着小孩的头说:“我知道,才让是个聋哑人。”母亲牵住他的手,对我说:“不知道你们两个谁大,看上去差不多。”我凑过去想跟他比个子。他吃惊地后退着,不知道我要干什么。
就这样,才让成了我家的一员。他用极快的速度学会并适应着一切,但对才让来说,真正需要适应的还是不停息地看病吃药。母亲是省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她把才让带到五官科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