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490字。
2024年毕节市高二年级期末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实在是一个神秘莫测的精灵。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只知道钟表的时间,谬误地认定只有这钟表的时间才能衡量生命的价值,以至悲天悯人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最终难免在时间之流中急遽衰落而又无望挣扎,徒呼无奈地被捆绑在时间的转轮上悲壮地坠入死亡之湖?又有多少人悟彻了时间的真谛,在一瞬间便经历了全部的“死”和全部的“生”,最终走向生命的不朽?
对于时间,古往今来起码存在着两种根本的误解。其一是把本体论意义上的时间、标志着“生命如何可能”的时间,与日常经验中或在钟表上所看到的时间等同起来。日常经验中或在钟表上所看到的时间,可以称之为现实时间。现实时间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时间,是度量万物发展变化的作为手段和工具的时间。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现实时间把时间认定为一个外在于人的客观事实、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对象。它漠不关心地冷眼旁观着芸芸众生的生死,是事物的客观秩序、客观规律的深层涵义。中国先秦典籍中讲的“敬授人时”“学而时习之”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讲的“时间”,都指的是时间的上述涵义。其次,现实时间把时间认定为一种无限的存在。它绝对的均匀流逝,是与人无关的纯粹持续,所谓“日夜相待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因此是完全置身于人的有限生命之外的。最后,现实时间把时间认定为从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之流。而且,这时间的线性之流是以“现在”为核心的。“过去”无非是已经过去了的“现在”,“未来”则无非是尚未到来的“现在”。在这里,唯一合理和有价值的只是现在。因此,最重要的是抓住现在,占有现在。
对于时间的第二种误解,是把本体论意义上的时间,标志着“生命如何可能”的时间,与源初的宇宙时间等同起来。所谓宇宙时间,是最基本的时间状态。它作为宇宙自然的存在形式,存在于人类活动之外,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假如要做个简单的比较,那么从现实的角度去感知时间,时间是一个从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之流。“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而从宇宙的角度去感知时间,时间则又回到了无限循环的原始状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宇宙时间等于无时间。维特根斯坦所领悟的:“如果把永恒理解为不是无限的时间的持续,而是理解为无时间性,则现在生活着的人,就永恒地活着。”显然也就正是宇宙时间的内在涵义。
宇宙时间的提出,应该说是一大贡献。因为毕竟是它首先指出了:现实时间是可以超越而且必须超越的。但又不能不指出:所谓宇宙时间,也就是把自身从现实世界中剥离出来,舍弃历史、舍弃文化、舍弃价值形态,以绝对的虚无主义来控诉现实世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状态。不难看出,宇宙时间的所谓超越正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重返虚无状态,或者说,公开地屈从于虚无状态,这就是宇宙时间的超越。但是这种超越在我看来却是另一种失误。试想,从价值状态回到虚无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认为只有现实时间才能衡量生命的价值是对时间的一种谬误认识。
B. 认识论意义上的现实时间可作为度量万物发展变化的手段和工具。
C. 审美时间即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标志着“生命如何可能”的时间。
D. 在审美时间中,现在高于曾在和将在,对曾在和将在有统摄作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悟彻时间的真谛,就能在一瞬间便经历全部的“死”和全部的“生”,最终走向生命的不朽。
B. 宇宙时间的提出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指出现实时间可以且必须超越,但同时又有明显的局限性。
C. 与现实时间之中的“过去”不同,审美时间中的“曾在”是生命潜流,是孕育万有的胚胎和土壤。
D. 现在成为对曾在的回忆和对将在的期待,成为生命与时间的充盈,这是审美时间真实性的体现。
3. 下列有关时间的表述中,最能体现“宇宙时间”特点的一项是( )
A.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舒婷《神女峰》)
B. 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阮籍《大人先生传》)
C.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现实时间”的内涵。
5. 庄子有“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然而王羲之却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请结合《兰亭集序》和本文简要分析王羲之否定庄子生死观的理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现在高于曾在和将在,对曾在和将在有统摄作用”错误,应该是“将在高于曾在和现在,对曾在和现在有统摄作用”。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只要……就……”错误。原文“有多少人悟彻了时间的真谛,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愿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搪瓷缸子
史鑫
一九四八年的一个秋日,屋前白杨树上的叶子差不多掉光了,你爷爷吆喝我去给他打酒。我怯生生地看了看他,高高瘦瘦的你爷爷像一棵白杨树,一身军装英姿飒爽、你爷爷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又长高了。这时,你奶奶在旁边催促,快去快回,部队很快就要出发了。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