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5340字。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叙述类作品长于情节铺陈,需要大量细节来充实和支撑,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他文体就不需要细节。在抒情性文体中,细节同样大量存在。不过,这种存在不是将细节融入情节之中,而是把细节作为抒情手段。比如屈原《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就以带有动作意味的细节来表达诗人的人格追求。议论性作品中也有很多细节描写。比如《过秦论》“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中,前两句陈述背景,后两句是其效应,这里就是用细节性话语来说明。
细节的存在常常会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丰富、更鲜活、更具有典型性与启迪意义,这也是人们对细节意义的普遍性认知,从而也可能会因为细节经典使作品具有走向经典的可能,人们往往会因一个人物典型细节而记住作品。
细节在某种条件下也往往会影响作品的结构。或者说,作者会设计一种类似于“中枢”意义的细节,并围绕它来展开作品。徐怀中的《牵风记》写的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军旅生活,但书中基本没有直接描写战争。作品一开始就讲女学生汪可逾参加八路军,带来了一把古琴。这把琴,在叙述中被携带,再被埋藏,后被丢失,最终失而复得,贯穿了整部小说。而那个被汪可逾弹拨的“空弦音”,就成为一种象征。空弦,源于无箭之弓,象征箭之迅疾、凌厉。古琴中的空弦只用右手指弹弦,就能形成一种“太古之声”,类似于“无箭之弓”的效果。这种细节设计正暗合了小说表达的革命胜利的必然性,是对历史必然趋势的一种更具深刻性的表达。
在很多情况下,好的细节会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使作品的品格发生积极变化。衡量的标准就在于对细节的使用是否合适。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优秀作家都重视细节描写,但长于细节描写的作家一定是优秀的,他们具有准确运用细节的卓越能力。
作家要有艺术的敏感度。就是说作家对万物所蕴含的艺术可能性要有敏锐的鉴别力、感受力。作家要有对生活的熟悉度。不熟悉、不了解生活,就难以表现出活色生香、充满人间气息的生活诗篇。而细节正隐藏在这样的生活中。作家要有表达的准确度。细节的准确度除了要体现人物的性格、价值观之外,还要体现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的、文化的与伦理的……只有准确的细节才能点石成金、锦上添花,使作品的品格得到升华,艺术的魅力得到强化。
(摘编自杜学文《细节,无所不在又意味深长》)
材料二:
如何平衡时间之流中细节的“停滞”与叙事进程之间的关系问题?近年来的一些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一直在这方面展露出努力和尝试。
林白的长篇小说《妇女闲聊录》,以“口述”“闲聊”的方式呈现了王榨村的“人与事”“风俗与事物”,几乎完全是原生态的细节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小说中“人物”“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类文体的文学作品都会存在大量的细节描写,只不过,这些细节描写所起的作用可能并不相同。
B. 成为文章线索的细节描写,贯穿了文章内容,影响了文章结构,这种细节往往还会突出文章的中心内涵。
C. 优秀的作家在运用细节方面形成了共识,在作品中都重视并长于运用细节,具有准确运用细节的卓越能力。
D. 近年来的一些长篇小说作家在创作时尝试平衡细节的“停滞”与叙事进程之间的关系,并为之付出努力。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抒情类文体与议论性文体的细节运用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将其作为抒情手段,后者主要是将其作为说明手段。
B. 细节要从生活中来,一个作家只要熟悉并且理解现实生活,就可以写出点石成金的准确细节,让作品锦上添花。
C. “细节的洪流”是作家通过调节相同或相似细节的出现频次来实现的,也是我们理解此类小说艺术的关键所在。
D. 当下,我们渴望高密度、高频次细节,这源于人们自身对世界的认识需求,而科技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能力保障。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中,描写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直到挑掉一茎,他才把手垂下,没了气。
B. 《小二黑结婚》中,描写了二诸葛“请区长恩典恩典就过去了”“不过还得请区长恩典恩典”这些最滑稽的语言。
C. 《边城》中,文章开头描写了“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的场景。
D.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描写别里科夫从又高又陡的楼梯上滚下来,然后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眼镜碎了没有。
4. 下列选项,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经典作品就是凭着细节经典而诞生,这些经典细节也常常让读者记忆犹新。
B. 细节会影响作品 艺术境界和品格,适合的细节就一定能使其朝积极方向变化。
C. “便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一句体现了作者对人物细节描写的准确性。
D. 赵树理常年下乡,他准确的细节使用体现了作家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的道理。
5. 语文活动小组正在举行“小说‘细节的洪流’之作用”探究活动,语文老师为他们选择了以下研究对象。请任选一个,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①刘备“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
②“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黛玉方告了座,坐了。”
(《林黛玉进贾府》)
③“她们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
“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荷花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优秀的作家在运用细节方面形成了共识,在作品中都重视并长于运用细节”错误。根据材料一中“尽管并不是所有的优秀作家都重视细节描写,但长于细节描写的作家一定是优秀的”可知,优秀的作家在运用细节方面没有达成共识,不是每位优秀作家都重视并长于细节描写。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高卖马
田承友
马贩子一眼就看中了老高家圈里的那匹枣红马。
这是一匹身形健硕的枣红马,腰肥体壮,暗红色的毛就像涂了一层油脂,泛着耀眼的光。马贩子伸出一个巴掌,说:“兄弟,就这价,给足了!”老高摸了摸马头,眼睛里盈起泪光。身边的女人拽了一下老高的衣角,鼻子一酸,眼泪就流了下来。
马贩子拉开系在腰间的钱包,抽出一沓钱,数了五千,递给老高,说:“数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