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40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联考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老子曰:“上善若水。”雨水自由,自天空倾泻而下,我们要如雨水,让青春在广mào(   )的天地中肆意挥洒;溪水迸溅,即使山拦石阻,也会勇敢跃过,我们要如溪水,面对艰难困厄,无所畏惧;江水浩荡,迅疾汹yǒng (   ),我们要如江水,一路高歌,奔腾向前。
  广 mào (     )              汹yǒng (     )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阅读是一种________的过程。经典性作品,________时间的筛选,一定有着________的思想,丰富的内容,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________的峰巅。
  A.循循善诱  经过  深厚  到达 B.循序渐进  通过  深厚  达到
  C.循序渐进  经过  深邃  达到 D.循循善诱  通过  深邃  到达
  3.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从个人成长来说,回归理性、以兴趣为导向的竞赛,可以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专长。
  B.“重温经典”频道正式面向全国有线电视和直播卫星电视用户开播,让经典作品更好融入。
  C.人们相约春天一起赏樱花,一场场赏花之约,看的是花,更是生机盎然、活力无限的东湖。
  D.从丰富的文物可以明显看出,科学和艺术的交流是十七、十八世纪中法两国交往的主旋律。
  4.小文收集了一些关于中原文化的资料,请你选出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3分)
  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总结三代文明的基础上而生成于河南的。
  ①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等神话传说
  ②到对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考古发据,河南省有大量遗址遗物
  ③无论是口口相传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④夏、商、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同样发端于河南
  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5.默写。(5分)
  (1)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2)是故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礼记·大道之行也》)
  (3)《关雎》中,运用心理和动作两种描写方法,表现男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不宁情状的句子是:      ,      。
  (4)在平谷区“近光讲堂”活动中,武向平院士对浩瀚宇宙的描述,让我们联想到庄子在《北冥有鱼》中关于天空高远的思考:      ?
  6.综合性学习。
  复兴中学文学社开展“文化绵延,精神赓续”的主题式探究活动,小颖同学搜集到如下资料:
  资料一:所谓“梅山”,是一个历史地域名称。据《宋史.梅山蛮传)记载:“上下梅山峒蛮,其地千里”。以宋时的安化、新化两县地域为核心,印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梅山文化,是中国南方一种古老神秘、形态多样的民间传统文化。
  资料二:梅山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既注入了古老的荆楚文化血液,又具有浓厚地域特性的地域文化。
  资料三:古梅山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存,利用当地的草药、中药治病,世代相传,积累了许多验方、妙方,造就了不少草医名师。特别是对虫伤蛇咬、跌打损伤、无名肿毒有神奇的疗法、疗效。往往在山野、路旁,随手扯几味草药,用口嚼碎,敷一口、二口即愈。或以普通的食物、菜肴,巧妙配伍,用于治病养生,如膳疗、粥疗、酒疗等,屡见奇效。
  现需为本次活动策划一个专刊,假定你是社团编辑,请围绕上述三则材料,写一段串讲词,要求体现三则材料的关联。(4分)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材料一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自诞生以来,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也包括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辅助于教育应用、建构教育场景、重组教育中的要素或者重构教育过程,均属于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人工智能与教育走向深度融合,让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人工智能+教育”的尝试,其效果令人赞叹。例如,在精准教学方面,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合肥、福州等一些中学开展的高效讲评课,将原本需要45分钟的习题讲解压缩至15分钟讲解共性问题,其余时间用于分组讨论或拓展学习。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分析,以学定教,提升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不仅要被作为“术”,提供科学知识与核心技术的内容载体和工具方法;也要被作为“道”,提供观念理念与思维认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材料二
  最近在科技圈,最火的话题可能就是ChatGPT了。它是由Open 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似乎不管提问者有什么疑惑,ChatGPT都能给出答案。于是有人乐观地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普及,未来将不再需要传道授业解惑的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