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253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的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抄检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的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又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王熙凤、宝玉、黛玉。王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是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梦>的构思艺术》)
  材料二:
  《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籽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红楼梦》的主题,其实开篇作者就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重点关注了《红楼梦》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的叙事特点进行了阐述,准确到位。
  B. 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理解小说主旨。
  C. 材料三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缘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充满叙述与抒情的交融。
  D. 作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虽可理解为“言情小说”,但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则并不符合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
  B. 《红楼梦》中的“情”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他既坚持、热爱、有信仰,又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C. 《红楼梦》中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儿、金儿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D. 《红楼梦》精心设计了林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3.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 《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天然结合,这也是《红楼梦》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
  C. 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的结论。
  D. 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和人一样,有情有理。
  4. 请结合材料一,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
  5.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注]
  迟子建
  这年冬天,一个叫何宝林的男人骑着驯鹿来到我们营地,他是来请妮浩的。他十岁的儿子得了重病,高烧不退,不能进食,何宝林让妮浩去救救他的孩子。一般来说,萨满是乐意去帮助人除病的,妮浩嘴上答应着去,可她的眉头却是蹙着的。鲁尼以为她担心孩子,就安慰她,说他一定能把果格力和交库托坎照应好。妮浩带着她的神衣和法器上路前,没有理睬在火塘边玩耍的交库托坎,而是把果格力抱在怀里,亲了又亲,眼里泪光闪闪的。她离开营地很远了,还回头张望着果格力,很舍不得的样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