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5070字。
绝密★启用前
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这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性格形象,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形成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生活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格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则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性格。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文化交融的过程大大地加速了。南朝的“文”妆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盛唐气象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朝气蓬勃,朝气蓬勃既是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 盛唐时代国家统一,生活和平而且繁荣,人的性格更为平易开朗,诗歌风格深入浅出,而且气象蓬勃。
C. 李白“万古愁”的咏叹感情深沉浩瀚,却不沉重凄苦,不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说得那么可怜相。
D. 因为唐代繁荣稳定,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诗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这对不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盛唐诗人的作品虽然也能折射时代的黑暗,但是他们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而不是只限于揭露黑暗,表现重压。
B. 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意象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这是因为诗人出身人民,属于那个时代被解放人民中的一员。
C. 文献关于盛唐的人家粮储、粮食丰收、人口增加与路不拾遗的记载,都可以充分证明盛唐社会繁荣安定,无人涉险犯罪。
D. 唐朝实行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门阀上族长期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
A.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D.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4. 材料一在论述“盛唐气象”时,为什么举了李白的《将进酒》又举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 某班就“盛唐气象的成因”这一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为确定学生的研究方向,请你结合材料二列出盛唐气象的成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不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说得那么可怜相”曲解文意。原文“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是说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匹敌”盛唐气象。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内容推断的能力。
B.“诗人出身人民,属于那个时代被解放人民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完 璧
阿英
“听风庐”打烊前一刻,他身披风尘,挑帘而入:“只有你一人在?喊掌柜的出来,我有古籍要修复。”
学徒抬眼,眸子黑亮,被他杂糅的外乡口音逗乐:“师父深居简出,从不见人,把书留下便可。”他愣一下,眼含挑剔,扫视学徒面前的工作台。桌案简陋,工具却排列似兵阵:浆笔、棕刷、镊子、铁锥、研石、竹起子……几册已修好的线装书,安卧如归巢之鸟。他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