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930字。

  益阳市2025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桑与蚕的秘密
  公元1世纪前后,远在欧亚大陆西部的罗马人,第一次接触到丝绸。公元前30年左右,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农事诗》中写道:“中国人从树叶上梳下的精细的羊毛。”直到1世纪末期,那些拉丁语诗人仍然对“羊毛树”传说深信不疑。也不怪罗马人无法想象桑与蚕的故事,识蚕辨桑、驯化野蚕、养蚕种桑,皆是中国人的创造。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桑树资源分布中心,时至今日,在中国繁育的桑树有800个品种。上亿年前,雅鲁藏布江流域为桑树提供了原生环境。中国人在国内能找到的野生桑树,有15种之多。这是桑蚕起源于中国的重要因素。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创造了一个成语“沧海桑田”,以桑田代指大地、农田,形容世事变迁,可见桑树在中国种植之普遍。《山海经》频繁提到桑树,《中山经》有14处关于桑树的描写。《诗经》描绘桑树时,三次写到它的叶子——茂盛、柔嫩、色幽。
  桑树能合成2000多种蛋白质。蚕发现了桑树的秘密,通过啮食桑叶,贪婪地吸收着蛋白质,自己也变成蛋白质的储存者。挑食的野蚕把蛋白质的味道刻入自己基因。而为了对付“害虫”野蚕,桑树试图唤来喜欢吃蚕的鸟类反杀,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然后有一天,人类来了,另一场大戏拉开帷幕。
  华夏文明迈出的重大一步
  在桑、蚕、人三者中,最早诞生的是桑,而最晚出现的是人。人为何会加入,结成桑、蚕、人的源三角关系?远古先民“靠天吃饭”,对一切自然都崇拜,包括桑,也包括蚕。
  民间的蚕神传说在四川、江南等蚕桑地区,以各种版本流传。在蜀地,人们相信上古有个蚕丛国,国王即为纵目人“蚕丛氏”,教人蚕桑。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奇特的青铜面具,隐约可见蜀王蚕丛纵目传说的影子。翻开正史,被朝廷承认的正统蚕神则另有其人。西汉刘安撰写《淮南王蚕经》,认为“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到了北宋《通鉴外纪》中,又变为“西陵氏之女嫘祖”,嫘祖是中国桑蚕丝绸发明人的说法由此广为流传。
  桑蚕丝绸起源早,对经济生活影响大,或许找不到具体的发明创造者,因而才归功于“神”。华夏文明迈出如此重大的一步,其实是由很多无名氏共同走出来的。
  实证“世界丝绸之源”
  远古时期真正的丝织文物更加稀有。然而,寻找“第一缕丝”至关重要。大约150年前,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中国》一书中,首提“丝绸之路”。然而,西方'界一直有质疑“丝绸之路”名实的声音。著名丝绸学者赵丰先生说过,人们很重视“丝绸之路”中的“路”,而忽视了开头那个“丝”。
  第一个关于蚕丝的考古发现,充满争议。1926年,在山西夏县距今5500年的西阴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考古学者李济主持发掘出一件“形如花生壳的黑褐色物体”——被切割过的“半个蚕茧”。蚕茧的出土引起轰动,因为它是当时能借以考证中国蚕丝起源的唯实物凭证,但那整齐的断面、不明的用途,招致了众多的质疑,无法作为中国丝绸起源的直接证据。中国丝绸的故事,必须另有开端。
  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中,辨认出一些属于良渚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仙传》《山海经》《中山经》《诗经》等书频繁提到桑树,在描绘桑树时,三次写到它的叶。
  B.李济主持发掘的“形如花生壳的黑褐色物体”,是当时能借以考证中国蚕丝起源的唯一实物凭证。
  C.远古先民崇拜蚕神,但“蚕神”到底是谁,在各种版本的民间传说与正史中,都没有统一说法。
  D.先民关注蚕,驯化蚕,生产丝绸,很可能是希望通过驯养蚕,找到生命复活或灵魂升天的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中,“沧桑”一词是“沧海桑田”的略语,意思是世事变迁。
  B.桑蚕丝绸起源很早,对占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在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能找到丝绸的痕迹。
  C.桑蚕丝绸生产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无明显的时间先后,因此蚕桑丝绸生产的出现是多源的。
  D.中国人为了获得更优质的丝绸品种,不断对蚕种进行培育,并不断对桑树品种进行改良。
  3.下列诗句中的描写与“精细的羊毛”无关的一项是()(3分)
  A.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
  B.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蛙声听未真。(清曹雪芹《红楼梦》)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宋柳永《望海潮》)
  D.挥之使去定无策,葛帐十幅眠空堂。(宋曾几《蚊蝇扰甚戏作》)
  4材料一使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请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论证效果。(4分)
  5.著名丝绸学者赵丰说:“我们今天如何弘扬丝路文化?谈丝路就不能离开丝绸,因为丝绸是丝绸之路的原动力。”“寻丝”,是对中华文明的一次追溯。请根据材料谈谈是什么造就了美丽的中国丝绸?(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陈奂生上城(节选)
  高晓声
  陈奂生在宾馆一觉醒来,想到县委书记吴楚把自己安排到这里住宿的事,心扑扑跳得比打钟还响。这吴书记真是大好人,竟看得起他陈奂生;把他当朋友。陈奂生想,他和吴楚之间,要说有什么私人交往,、平生只有一次。秋天吴楚在大队蹲点,有一天突然闯到他家来吃了一顿便饭,那算什么交情呢!
  陈奂生想罢,心头暖烘烘,眼泪热辣辣,在被口上拭了拭,便睁开眼来细细打量这住的地方,却又吃了一惊。这房里的一切,都新堂堂、亮澄澄。地板暗红闪光,照出人影子来。紫檀色五斗橱,嫩黄色写字台,更有两张出奇的矮凳,比太师椅还大,里外包着皮,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