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42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30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①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一联,刘禹锡回赠的《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相照应,有不服输、求进取的抱负。
  ②后人常引用苏轼《水调歌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团圆的期盼与美好祝愿。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⑤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连用9个名词道尽了“断肠人在天涯”之苦,他的创意可能来自于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6个名词,写出了行人的孤寂。
  ⑥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⑦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被人们用来形容教师的高贵品质。
  2.默写古诗时,“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歧”常被误写成“崎”。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歧”。
  知识卡片
  《现代汉语词典》:歧:①岔(道);大路分出的(路)②不相同,不一致。崎:〈书〉倾斜;不平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5题。(8分)
  华丽丝,一位德国人,连中国话都不会说,却留下了一批为中国古典诗词谱写的艺术歌曲,一点也不觉得jiǎo róu zào zuò,都是艺术品位很高的原创歌曲。这不禁让人好奇:华丽丝究竟是怎样为中国古诗词谱写音乐的?
  每当她心无páng wù地听到吟诵中国诗词的时候,她会立刻想象怎样唱这些诗歌。由于她能在钢琴上为自己的歌唱伴奏,这些诗词也就qīng ér yì jǔ地被创作成歌曲了。而她之所以能够听到中国诗词的吟诵之声,是因为青主(原名廖尚果,忽州人,华丽丝丈夫)喜欢吟诗。青主每天总要抽空用惠州家乡方言piāo yì的声调,独自吟诵中国古代的诗词。每当青主用广东话拖长声调来吟诵中国古诗词的时候,华丽丝就能从中获得谱写艺术歌曲的灵感。
  艺术创作不仅需要______________,也需要______________。华丽丝就是在此基础上大胆______________,1920年在欢迎梁启超访问德国的宴会上,华丽丝以李白的《清平调》谱曲并为贵宾演唱,开启了她为中国古诗词谱曲的艺术生涯。她和丈夫合作的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谱曲的《大江东去》及《我住长江头》都是传唱不绝的音乐精品。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①jiǎo róu zào zuò(    )②páng wù(    )③qīng ér yì jǔ(    )④piāo yì(    )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汲取  创新  借鉴 B.汲取  借鉴  创新 C.创新  汲取  借鉴 D.创新  尝试  汲取
  5.文中划线处的文字有语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她能够听到中国诗词的吟诵之声,是因为青主喜欢吟诗。
  B.她之所以能够听到中国诗词的吟诵之声,是青主喜欢吟诗。
  C.她之所以能够听到中国诗词的吟诵之声,是因为青主喜欢吟诗的缘故。
  D.因为青主喜欢吟诗,所以她能够听到中国诗词的吟诵之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7题。(4分)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5年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需要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协同发力。
  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落实《规划》要求,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享有有质量的教育;科学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强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培训,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材料二
  乡村振兴,靠的是人才,人才的培养依赖教育,教育的根本在师资。长年奋斗在乡村教育战线的老师,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才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年轻的大学生们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跃跃欲试,希望为振兴乡村教育贡献自己力量。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是民族复兴的根本。
  6.材料一是一则新闻的节选,请你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
  7.根据材料二写两个句子,与例句形成排比句,体现教师的职责或品德。
  例句:有教无类,全面普及,是教育工作的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