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620字。

  试卷类型:A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24.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净化”一词,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论述音乐的作用时指出:“某些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有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实现这些情绪的净化”。净化,常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净化作用,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恩格斯在论述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曾指出:“它的使命是把工匠的作坊和可怜的徒工的简陋阁楼变幻成诗的世界和金碧辉煌的宫殿。”【A】以上见解表明,文学具有使读者得到情感净化、维持心理平衡的效果。
  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可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谈论戏剧艺术时指出:“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融汇在一起。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可能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心头;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有效得多。”【B】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诗》中写道:“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务》诗,可劝薄妇敦。”显然,这些论述揭示的亦是文学阅读活动所具有的净化作用。
  从内在关联来看,文学阅读活动中的净化,是读者为作品中的情感打动之后,所实现的一种人格提升。这种人格提升,正是文学作品发挥审美教育作用的独特方式,即既不是以理服人的说教,也不是直截了当的劝谕,而是凭依情感的沟通或震撼,激发人的心灵中潜在的向往真善美和追求自由的天性,以令其挣脱物欲或私利的束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超凡脱俗、高尚纯洁之境。
  (摘编自童庆炳《文学阅读活动中的净化》)
  材料二:
  文学是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百科全书”。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具有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梁启超先生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先新小说。”
  1. 下列关于对“净化”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净化”涵盖的内容丰富,包括情绪宣泄、情感共鸣、心理平衡、人格提升等。
  B. “净化”可以通过进入虚幻艺术境界、感受情感力量的震撼和人物形象美德力量的感召等途径完成。
  C. 读者可以预先设立“净化”目标,主动探寻超凡脱俗、高尚纯洁的境界。
  D. “净化”具有激发心灵中潜在的向往真善美的天性、利于人们在道德上受到启迪教育的功用。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者如果进入文学世界,与文学人物同感共想,就能实现情绪的净化,满足心灵需求。
  B. 鉴赏文学语言能更好地把握作品深层意义,因此关注语言修养是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C. 文学教育要启发德育、愉人心情,需要作品塑造的人物符合大众心理且是正面人物。
  D. 文学作品只有反映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才能够唤起人们的共情,激发家国情怀。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引用恩格斯的话,主要用来强调文学作品应该更多关注工匠和徒工等底层的人们。
  B. 材料一在对净化作用的两类常见表现进行并列分析后,又对净化的作用作了总结说明。
  C. 材料二用鲁迅的事例,说明作品对心灵的关照需借助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等来达成。
  D. 两则材料的论述内容各有侧重,且又密切关联,都强调了文学对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作用。
  4. 下面的论据放在材料一中【A】和【B】的哪一处更为合适?请选出并说明理由。
  中国春秋时代的思想家管子认为:“止怒莫若诗。”
  5. 某班级文学社团拟通过《窦娥冤》中【滚绣球】的曲词开展以“如何进行文学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作为社团成员,请你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简要列出发言要点。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钟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读者可以预先设立‘净化’目标,主动探寻超凡脱俗、高尚纯洁的境界”错误。由原文“从内在关联来看,文学阅读活动中的净化,是读者为作品中的情感打动之后,所实现的一种人格提升”可知,读者是被作品打动后自然产生“净化”,不是预先设立“净化”目标。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彩笔
  陈春成
  叶书华是我们县的作家。他是我爸的老友,我叫他老叶叔叔。我和他儿子是初中同学。
  老叶叔叔喜欢写那种老式的散文,譬如花上两三千字来描绘清晨散步时的遐想、当知青时吃过的野菜等等。这种文字在文学圈的人看来,当然不够有深度。但他的文笔尤其好,我一度很喜欢看。得知他有个博客后,我常追着看。他的博客点击量很少,除了我好像没什么人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