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110字。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六校高二期末联考试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在国际传播中,“中国体量”与“中国声量”并不相称。虽然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声音却时时被扰乱、被淹没,以至于无声。这一方面说明,国际传播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着紧张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则说明,在新时代,为了提高“中国声量”,维护国际秩序,我国必须加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在国际上发出自己应有的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的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国际传播的定位就是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这里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指中国传播学学界从学理上深入分析中国国际传播实践,为传播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基础和资源。而“战略”一词则说明我国国际传播体系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其建设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影响,直接关系到我国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李伟荣《新时代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溯源、现状与路径选择》)
  材料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以服务国家治理为旨归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不仅是现代传播格局重构的问题,更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不仅是为了提升新闻舆论宣传的能力水平,更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项基本要求。
  构建中国特色全媒体国际传播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我国在当前的国际传播中实现“中国体量”和“中国声量”相称的必然要求。
  B. 把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播体系提升到“战略”的地位,表明它在扩大中国国际声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C. 多元主体协同发声的“大合唱”式传播格局比以官方角色唱“独角戏”式的传播格局更适应全球治理的需要。
  D. 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我国走媒体融合之路必然要实现国际传播能力现代化,处理好多种媒体之间的关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国际传播体系要实现服务国家治理的目的,在传播策略上就要注意传播视角、叙事方式等方面的“转向”问题。
  B.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媒体国际传播体系必然要有融合意识、重点意识和超前意识,其中超前意识最为重要
  C. 材料二尾段从战略定位、传播理念和传播策略三个方面阐述构建中国特色全媒体国际传播体系需要探索的问题
  D.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我国国际传播问题,材料一侧重阐述这一问题的定位,材料二侧重阐述解决问题的路径设想。
  3.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材料二对构建中国特色全媒体国际传播体系的设想的一项是(   )
  A. 被网友誉为“当代鲁班”的“阿木爷爷”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布中国传统木工手艺视频,展现了“神秘的中国技术”和中国文化之美,圈了无数海外粉丝。
  B. 《流浪地球2》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产生了全球性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而成为科幻片中展现、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标杆之作。
  C. 我国多个部门利用国内外各类社交媒体平台,联合开展“云•游中国”在线系列活动,让各国民众足不出户便可领略中国大好风光,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D. 舞蹈《唐宫夜宴》将优美而生动的舞姿与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把弘扬传统文化与运用现代技术创新表达相结合,深受国内观众好评。
  4. 沙特是能源国家,虽然石油丰富,但过分依赖石油开采,这引起了沙特当地一些有识之士的隐忧。中国石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结合沙特当地人民的愿景,与当地合作将石油转化为化工产品。这些合作,也通过中石化的海外社交媒体以及沙特当地的媒体进行了传播,实现了双赢。请结合材料二内容对这一案例进行简要分析。
  5. 如何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媒体国际传播体系?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我国走媒体融合之路必然要实现国际传播能力现代化”错,根据原文“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与国外媒体 关系”可知,应该是我国实现国际传播能力现代化必然要走媒体融合之路。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托尔斯泰的树林
  徐鲁
  世界上没有不美的森林和小树林。托尔斯泰故乡的树林——或者干脆说是托尔斯泰的树林,更加让我觉得美得无法形容。
  深秋时节的树林,正慢慢脱下它深红色的衣衫。在爽朗透明的阳光里,①深绿色、浅绿色、金黄色、浅黄色、深红色、酒红色、琥珀色的树木和树叶,色彩缤纷,层次分明,看上去就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雅斯纳亚•波良纳森林里的树,有高大的橡树和桦树,也有很多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他的散文里经常提到的“野生的小树”。
  我问一位俄罗斯朋友这里的森林为什么会这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