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810字。

  写作专题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诗人西川说过:大家蜂拥而上的时候,你没有跟着上,这时候你才知道你是谁,你才开始认识你自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苏世独立 清醒致远
  屈子有言:“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在生活的洪流中,我们有时候会迷失自我,随波逐流。但正如诗人西川所言,在拒绝流俗时,我们方能开始真正倾听内心的声音,认识真实的自己,保持独立的人格。
  勒庞在《乌合之众》这本书中强烈地批判了“从众”心理,尤其是“盲从”。因为一个人如果太过轻易地受到他人的影响,总是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便无法成为自己,无法坚持自我。
  疫情时,药店货架上的某种药品因所谓的传言,被蜂拥而上的人们一扫而空。日本排放核污染废水时,受某些言论影响,部分市民开始囤积食盐。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盲目跟风买“网红”产品,买回家后却一无用处。真如“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所言,在时代的信息洪流中,如果一味从众,不去思考,就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邯郸学步,失了自主,丢了灵魂,没了思想。
  帕斯卡尔有言:“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苇草。”即便身处于群体之中,我们也不能放弃独立思考。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一个不盲从的人。保持独立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因为独立思考,袁隆平在无数稻禾之中独具慧眼发现了一株奇异的稻禾,并超越世俗的眼光,育成了超级稻。因为独立思考,韩愈面对当世流行的浮艳文风,发起古文运动,给寂寂的文坛注入新的血液,“文起八代之衰”。在众人的一味从众追求中,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让人生行而致远。
  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是。新民主主革命时期,面对国家危亡、战乱频发、民生凋敝的境遇,无数仁人志士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略,中国共产党于乱世之中,保持清醒的对中国实际的认知,为中国指出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改革开放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西方现代化思潮的袭卷而来,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独特国情特点,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发展之路,给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光辉的思想历久弥坚、熠熠生辉,彰显出独立思考所带来的非凡意义。
  袁枚有言:“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而我想说:“头脑自将持独立,一生不受他人欺。”人之需要独立清醒,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是为了辨明前行的路途,是为了到达更远的远方。
  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世俗的滚滚流俗,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保持清醒和独立,坚持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理念,葆有自己的思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诗人西川的话,当很多人一拥而上,一轰而上的时候,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的看法,拥有自己的思想,这个时候的他,就能够认清自己,明白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追求,保持独立的人格,坚守独立的精神。
  综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需要自己做出决定,自我的认知与判断必不可少,但我们也总被舆论及他人带着主观色彩的言论带动着,在别人的节奏是失去了自我。一个人的生活不应总被他人定义,甚至到了无法做自己的地步,迷失自我,留下空虚。
  材料意在告诉我们,在众人都人云亦云时,不要随声附和;在众人都随波逐流时,不要亦步亦趋。这时候,如果能够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精神,苏世独立,会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独立清醒,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有助于我们深思熟虑,做出理智的正确的决择。
  写作时,在开头可以引用孟子的名言“心之官则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再简单概述西川的话,得出观点,清醒自己的头脑,保持独立思考,人生才会有意义。主体部分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先论述盲目追随大众的危害,会削弱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个人价值观失衡和倒错,对社会多样性和创新的产生消极影响。再论述保持独立清醒对个人、社会都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握人生的方向。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可以引用张桂梅、钟芳蓉、袁隆平、杨宁、陈果等具有独立之美事例,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立意:
  1.学会独立思考,不做盲从者。
  2.保持独立有助于认识自我。
  3.遗世独立,保持清醒。
  4.保持独立思考,方能察而不乱。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质量监测高三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西汉戴圣《礼记•杂记下》)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见。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