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770字。

  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十二年,夫差复北伐齐。伍子胥数谏王,王不用。乃属其子于齐鲍牧而还。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之曰:“子胥为强暴力谏,愿王少厚焉。”王曰:“寡之知之。”未兴师,会鲁使子贡聘于吴。
  ②十三年,齐大夫陈成恒欲弑简公,阴惮高、国、鲍、晏,故前兴兵伐鲁。鲁君忧之。孔子患之,召门人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丘常耻之。夫鲁,父母之国也,丘墓在焉。今齐将伐之,子无意一出耶?”子贡辞出,孔子遣之。
  ③子贡北之齐,见陈成恒,因谓曰:“夫鲁者,难伐之国。而君伐,过矣。”陈成恒曰:“鲁何难伐也?”子贡曰:“其城薄以卑,其池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无用,士恶甲兵,不可与战。君不若伐吴。夫吴,城厚而崇,池广以深,甲坚、士选、器饱、弩劲,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邦也。”
  ④陈成恒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恒,何也?”
  ⑤子贡曰:“臣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所不听者也。今君又欲破鲁以广齐、隳鲁以自尊,而君功不与焉。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且夫上骄则犯,臣骄则争。此君上于王有遽①,而下与大臣交争。如此,则君立于齐危于累卵。故曰:‘不如伐吴。’且吴王刚猛而毅,能行其令;百姓习于战守,明于法禁。齐遇为擒,必矣。今君悉四境之甲,出大臣以环之,人民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敌之臣,下无黔首之士。孤主制齐者,君也。”
  ⑥陈成恒曰:“善!虽然,吾兵已在鲁之城下矣。吾去之吴,大臣将有疑我之心。为之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请为君南见吴王,请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陈成恒许诺。
  (选自《吴越春秋•卷第五》,有删改)
  [注]①遽:处境窘迫。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A上骄B主心C下恣D群臣E求F以成大事G难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托付,与《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中的“属”含义相同。
  B. 愚,愚昧,与《师说》“愚人之所以为愚”中第一个“愚”含义相同。
  C. 崇,高,与《谏太宗十思疏》“将崇极天之峻”中“崇”含义不同。
  D. 封,受封,与《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中的“封”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王夫差准备攻打齐国,伍子胥极力劝阻,无果。伍子胥便将儿子送到了齐国。
  B. 子贡为不负鲁王重托,以鲁国城墙薄而低、国君不仁慈等为由反对陈成恒伐鲁。
  C. 子贡认为,吴国国君刚强果断,百姓熟悉攻防,齐军和他们一交战,就会被擒。
  D. 陈成恒担心大臣会对其起疑心,子贡建议他按兵不动,并主动要求到吴国求援。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有相伐者,丘常耻之。夫鲁,父母之国也,丘墓在焉。
  (2)今君悉四境之甲,出大臣以环之,人民外死,大臣内空。
  14. 陈成恒为何会同意子贡停止伐鲁转而攻吴的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
  【导语】这篇文言文选自《吴越春秋》,讲述了吴王夫差准备攻打齐国,伍子胥劝阻无果后将儿子托付给齐国的故事。文中重点描写了子贡的智慧和口才,他通过劝说齐国大夫陈成恒停止伐鲁转而攻吴,成功化解了鲁国的危机。文章通过对话和行动展现了各人物的性格和智慧,尤其是子贡的机智和策略,突显了他在外交上的卓越才能。文中对人物心理和局势的描写细腻,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
  【10题详解】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质量监测高三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孝文皇帝元年十月辛亥,皇帝即阼,谒高庙。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十三年夏,上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由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